淡金色的“逻辑锁印”静静躺在陈默掌心,温润的触感下,是内敛而严谨的规则力量。它不像“约束之丝”或“冰寂之丝”那样散发着明显的能量波动,更像是一件精密的哲学仪器,其威力蕴藏在对底层逻辑的扞卫之中。
陈默没有急于立刻对“商人”使用。他深知,这件新生的规则造物还需要熟悉和测试。他首先将目标放在了“厄运之眼”囚室周边依旧残留的、被“渊核”余波加剧后尚未完全平复的规则污染上。
这些污染如同无形的油污,粘附在空间规则的结构中,持续引发着微小但恼人的概率偏移。陈默来到观察区外围,手持“逻辑锁印”,缓缓将一丝精神力注入其中。
“逻辑锁印”表面流淌的金色光晕微微加速,一道无形无质、却能让规则感知者清晰“感觉”到的场域扩散开来,范围大约只有半径五米左右。场域之内,那些原本如同调皮精灵般随机扰动设备、扭曲数据的规则污染,仿佛瞬间被套上了缰绳。它们引发的“意外”并未完全消失,但其随机性和破坏性却显着降低了。一台原本可能突然死机的环境传感器,只是出现了短暂的读数跳变;一段可能丢失的数据包,仅仅延迟了零点几秒。
效果显着!虽然无法根除污染,但“逻辑锁印”成功地将这些混乱的规则影响约束在了一个更“讲道理”、更符合基础物理逻辑的框架内!它没有强行抹杀混乱,而是给混乱划定了“边界”和“规则”,使其危害性大大降低。
这初步测试的结果让陈默大为满意。“逻辑锁印”的价值,在于其针对性的防御和秩序构建能力,尤其适合应对“商人”那种基于扭曲逻辑和概念篡改的攻击。
就在他准备返回协调中心,进一步研究如何利用“逻辑锁印”加强第七序列隔离区的防御时,聂明宇的通讯接了进来,语气带着一丝古怪。
“监狱长,‘商人’……又发来了一段信息。这次不是密码,是明码文字,而且……附带着一个数据包。”
数据包?陈默眉头一挑。“商人”又想玩什么花样?他之前提供关于“灰账房”的信息,可以视为抛出的诱饵,这次的数据包,是新的诱饵,还是某种试探?
“数据包内容检查过了吗?”
“检查了,非常……干净。”聂明宇的语气更加古怪,“里面没有任何隐藏代码、规则陷阱或者异常能量波动。只有一份结构清晰、内容详实得令人发指的……《关于低维文明经济体系崩溃初期征兆的观测报告及风险量化模型(第三版)》。”
陈默:“……”
一份……经济学报告?
他立刻让技术团队将这份报告呈送过来。快速浏览之后,即便是以陈默的心性,也不由得感到一阵荒谬与凝重交织。
这份报告绝非胡编乱造。它逻辑严谨,数据翔实,模型构建精妙,详细分析了数个低维文明在其经济体系因“非标准资源欺诈”和“规则级契约滥用”而崩溃前,所表现出的各种可量化的先兆指标,包括社会信息熵的异常变化、集体意识波动与资源流动的背离率、基础规则契约的违约链式反应模型等等。这简直像是一份来自顶级学术机构的研究论文,或者说……一份来自“肇事者”本人的、充满炫耀意味的“技术总结”!
“商人”发送这份报告的用意是什么?展示他的“专业能力”?暗示他曾经的手笔?还是……在向他传递某种更深层的信息?
陈默的目光落在了报告末尾的一行小字上,那是不同于报告正文的、仿佛随手添加的备注:
“注:观测对象C-73(即‘碎骨’原属文明)的崩溃临界点数据,与贵堡垒当前部分非核心能源节点的负载波动曲线,存在17.8%的形态相似性(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17.8%的形态相似性?陈默的心脏猛地一跳!他立刻调取了堡垒近期所有非核心能源节点的负载记录,与报告附录中那个C-73文明的崩溃临界点数据进行比对。
结果让他后背瞬间渗出冷汗——相似度确实存在!虽然远未达到危险程度,但那种负载轻微波动与基础规则(体现为设备稳定性)之间出现的、微妙的背离趋势,与报告中所描述的崩溃前兆之一,在数学模型上呈现出不容忽视的相似性!
这不是巧合!“商人”是在用这种方式,向他示警?!他是在暗示,堡垒的能源体系,正在某种无形力量的影响下,朝着不稳定的方向发展?是因为“厄运之眼”的污染?还是“渊核”暴动的余波?亦或是……他“商人”自己暗中动的手脚?
这份看似“无害”的报告,瞬间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也是一个充满恶意的提醒。“商人”仿佛在说:看,我能洞察到你们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隐患,而我,可以选择告诉你,也可以选择……推一把。
陈默脸色阴沉。他意识到,与“商人”的信息交换,远比他想象的更凶险。对方给出的信息可能是真实的,但其目的绝非好意,更像是一种猫捉老鼠般的戏弄和施压,提醒陈默他的无处不在和深不可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