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笑着点头,用脚踢了踢防护沟边的碎石:“以前总担心兽尸偷袭,现在有了这几道屏障,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苏梅蹲下身,看着刚冒芽的棘藤,眼里满是期待:“等棘藤长起来,这防线就更安全了,还能顺便美化环境,一举两得。”
夕阳西下时,金色的光芒洒在防线上——水下栅栏的影子映在河面上,随着水波轻轻晃动;防护沟里的水泛着金色的波光,钢刺在光线下像一排金色的牙齿;棘藤的嫩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晃,透着勃勃生机;牧羊犬的身影被夕阳拉长,在绿墙旁来回走动。
王斐站在了望塔上,看着这道由水、铁、植物和人心共同筑成的安全网,心中满是踏实。他知道,联盟的防线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后还会根据遇到的危险不断完善,但只要六营始终团结一心,就没有建不起来的防线,没有守不住的家园。
夜幕降临时,各营地的灯光陆续亮起,沿着防线连成一片,像一串温暖的灯笼,照亮了末世中的河畔。王斐握着对讲机,对着六营首领轻声说:“兄弟们,辛苦了。我们的家园,只会越来越安全。”
对讲机里传来整齐的回应,声音里满是坚定,像这道安全网一样,牢不可破,守护着属于他们的安宁与希望。
带刺藤蔓(棘藤)播种后的第十天,河畔防护沟外侧的地面上,终于冒出了成片嫩绿的芽尖。苏梅一大早就带着农艺师来到这里,她蹲在沟边,用指尖轻轻触碰芽尖上的细小尖刺——尖刺虽然还很软,却已经能感受到明显的硬度。“这是改良后的‘棘藤二号’,”苏梅对着对讲机说,语气里满是兴奋,“尖刺的毒性比之前强了一倍,生长速度也更快,再等五天,就能长成一米高的绿障,到时候就算兽尸突破水下栅栏和防护沟,也会被棘藤缠住,动弹不得。”
各营地立刻行动起来,配合完善棘藤防线。东部营地的老郑,派队员送来了一批细木支架——这些支架是用硬木削成的,一米五高,手腕粗,表面打磨得光滑无刺。队员们沿着防护沟外侧,每隔半米插一根支架,形成一排整齐的“柱子”,方便棘藤攀爬。“支架插得深一点,至少埋进土里三十厘米,”老郑一边指挥一边示范,“不然等棘藤长粗了,支架会被压歪。”
北部营地的赵强则带着工匠,在细木支架上缠细铁丝。这些铁丝是用旧时代的铁丝网拆下来的,细而坚韧,他们将铁丝在支架上绕成螺旋状,既不会勒伤棘藤的藤蔓,又能给藤蔓提供支撑,还能增加绿障的防护强度——就算兽尸想扯断藤蔓,也会被铁丝划伤。“铁丝要缠得松一点,给藤蔓留出生长空间,”赵强一边缠一边叮嘱工匠,“别缠太紧,不然会影响藤蔓生长。”
“溪谷”的阿江则负责棘藤的养护。他每天派两名队员,背着水壶给棘藤浇水,还在土壤里埋了发酵好的有机肥——这些有机肥是用鱼内脏和植物秸秆堆沤的,肥力足,还能促进棘藤根系生长。“浇水要适量,别太多也别太少,”阿江蹲在地上,用手摸了摸土壤的湿度,“土壤湿润但不泥泞,最适合棘藤生长。”
老秦的“牧云”营地则把巡逻路线扩展到了棘藤绿障外侧。他将牧羊犬分成五组,每组由两名牧民带领,沿着棘藤绿障、防护沟、水下栅栏的路线巡逻。牧羊犬穿着防护甲,鼻子贴在地面上,一旦闻到兽尸的气味,就会立刻狂吠报警。“棘藤的气味能掩盖人的气息,让兽尸不容易发现我们的巡逻队,”老秦骑着摩托车跟在巡逻队后面,解释道,“但兽尸的气味很特殊,牧羊犬能轻易分辨出来,比人眼发现得早。”他还在巡逻路线上,每隔五十米装了一个声光报警器——这是用旧时代的汽车喇叭改的,一旦牧羊犬发出警报,报警器就会自动响起刺耳的声音,同时闪烁红色灯光,提醒附近的队员注意。
为了检验防线的实战能力,王斐组织六营开展了一次“全防线实战演练”。这次演练的场景设定为“兽尸群突破水下栅栏,连续冲击防护沟和棘藤绿障”,模拟最危险的情况。
二十名队员穿着升级版的兽尸道具服,道具服外层裹着两层海绵,还加了塑料板模拟兽尸的坚硬皮肤,手里拿着带倒钩的塑料爪子。一半队员从河面下“突破”水下栅栏(由其他队员配合拉开一道缝隙),一半队员从陆地上“冲击”防护沟和棘藤绿障。
演练开始后,“方舟”的预警屏立刻亮起红色警报,水下栅栏的探照灯和岸上的声光报警器同时启动;“溪谷”的弓箭手迅速跑到棘藤绿障后,射出带红色颜料的箭,颜料落在道具服上,模拟毒刺造成的伤害;南部的燃烧瓶手投掷装着白色烟雾弹的模拟燃烧瓶,白色烟雾弥漫在防护沟两侧,挡住“兽尸”的视线;北部的电矛手拿着裹着海绵的橡胶电矛,在防护沟内侧待命,一旦有“兽尸”试图爬沟,就用电矛“刺”向它们的“喉咙”;东部的神枪手趴在钢板后的掩体里,用空包弹“射击”,模拟穿甲弹攻击;老秦的牧羊犬则围着“兽尸”狂吠,配合队员“牵制”目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