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开门!”赵强拿着液压钳,用力剪开粮仓铁皮门上的锁,两名队员合力将大门推开,一股陈腐却清新的粮食气息扑面而来。粮仓内部宽敞明亮,货架上整齐堆放着密封的粮袋,苏梅走上前,打开一袋粮袋,抓出一把小麦——颗粒饱满,没有发霉变质。“是好粮食!还能吃!”她兴奋地喊道。
队员们立刻分工:“方舟”的队员负责警戒,防止兽尸突袭;“磐石”的队员则开始搬运粮袋,将粮袋扛到停在远处的摩托车上。老周看着满仓的粮食,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有了这些粮食,‘方舟’和‘磐石’两个基地至少能撑半年!再也不用怕粮食不够吃了!”
意外获设备,技术共分享
在粮仓的角落,赵强发现了一台完好的粮食烘干机,旁边还堆着几箱备用零件。他快步走过去,打开烘干机的电源开关,仪表盘竟然亮了起来,机器发出轻微的轰鸣声。“太好了!这台烘干机还能用!”赵强兴奋地喊道,“有了它,就能把潮湿的粮食烘干,防止发霉,粮食的储存时间能延长一倍!”
苏梅则在粮仓办公室的抽屉里,找到了一本《粮仓管理手册》。手册里详细记录了不同粮食的储存方法——小麦在低温干燥环境下能储存三年,玉米则需要通风良好的仓库,还标注了如何控制粮仓内的温度和湿度。“这本手册比烘干机还珍贵!”苏梅翻着手册,“我们可以根据手册,在‘方舟’和‘磐石’各建一个标准化粮仓,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粮食受潮发霉了。”
王斐拿着手册,对老周说:“烘干机先送到‘磐石’基地,你们的粮食储存条件比我们差,更需要这台机器。等我们再找到新的烘干机,再给‘方舟’配。”老周连忙摆手:“不行不行,这是我们一起找到的物资,应该平分。”王斐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周,我们现在是联盟,不用分那么清。你们先解决粮食储存问题,以后我们一起探索废土,还会有更多收获。”
归程定新计,未来皆可期
返程路上,队伍满载而归——三十多袋小麦被固定在摩托车和临时制作的木车上,粮食烘干机则被拆解成零件,由队员们轮流搬运。王斐和老周边走边聊,话题从粮食储存聊到未来的探索计划。
“下个月,我们可以一起探索西部的废弃工厂。”老周指着地图上的西部区域,“据说那里有旧时代的机床,能制造防护甲的零件。要是能找到,我们就能批量制作防护甲,以后队员们的安全更有保障。”王斐点头同意:“到时候,我们可以邀请更多小基地加入联盟,一起探索、一起建设。等我们有了足够的粮食、武器和防护甲,就可以尝试重建城市,让人类文明重新发光。”
回到“方舟”时,夜幕已经降临。队员们将粮食搬进新建的仓库,赵强则带着工匠们连夜调试粮食烘干机,准备第二天一早送到“磐石”基地。苏梅拿着《粮仓管理手册》,在办公室里制定粮食储存计划,她在纸上画着粮仓的结构图,标注着通风口和温度监测点。老秦则给“黑虎”、“闪电”和“追风”倒了满满一盆狗粮,还额外加了几块肉干,奖励它们今天的出色表现。
绿盾的灯光沿着防线依次亮起,雷达在哨塔上缓慢转动,远处的废土一片寂静。王斐站在了望塔上,看着“方舟”和“磐石”队员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踏实——联盟的种子已经在这片末世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未来,一定会开出希望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方舟”的清晨被工坊里的打铁声唤醒。赵强正带着“磐石”的学员小张拆解粮食烘干机,零件在工作台上摆得整整齐齐,旁边的图纸上用红笔标注着关键部件的尺寸和功能。“这台机器的核心是热风循环系统,你看这个齿轮,直径必须是十五厘米,差一毫米都不行。”赵强指着图纸上的齿轮,小张拿着笔记本,一笔一画地记录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技术传帮带,联盟添底气
“方舟”的“联盟培训班”已正式开课,分为防御、种植、维修三个小组,每天清晨到傍晚,学员们都在各个场地忙碌。防御组的训练场上,陈默带着双方队员练习电矛与弩炮的协同战术——他让两名弩炮手在前方形成火力网,三名电矛手绕到侧翼,模拟兽尸突袭场景,教大家如何在三十秒内形成交叉火力。“遇到兽尸群,先用电箭射它们的眼睛,再用电矛刺喉咙,千万别慌!”陈默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战术要点。
种植组的农田里,苏梅蹲在地里,手里拿着一把土壤,给“磐石”的学员讲解如何分辨土壤肥力:“你看这种发黑的土壤,有机质多,适合种玉米;发黄的土壤偏沙质,适合种大豆。”她还现场演示玉米与大豆套种的间距,用石灰在地上画出标记:“玉米株距五十厘米,大豆种在玉米之间,间距三十厘米,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大豆还能给玉米提供氮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