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四章
接下来自然是西门大官人的主演时间,西门大官人的手一划拉,然后叭啦叭啦一大堆之后,所有人都总算是明白了这位西门大官人啥子意思。
之前,大唐的禁军十六卫不是为了压制与包围曹胡儿的军队,以游仙宫以及许县为中心圆点,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吗?而这个包围圈所使用的军队,正是禁军十六卫之中的左右领军卫、左右骁卫,以及左右武卫共计二十万大军。
面位于最东北端的左令军卫与右领军卫的驻军之地距离上都晋阳甚至都不足两百里,也就是说,若是左右领军卫从他们的驻地出发,直奔云州的话,直线距离,也就不足千里。
而若是将左、右领军卫的骑兵,再加上位于游仙宫南的左、右骁卫的骑兵归拢到一块,随随便便就可以凑出五、六万精锐铁骑,毕竟,帝都的禁军十六卫是大唐帝**队之中的精锐,所以,不论是武器装备或者是其他的玩意,可都是强于其他的军队。
特别是在骑兵配置上,更是远远地强过地方性驻军部队,为啥?很简单,大唐为什么要屯重兵于帝都,就是因为这是一只战略打击力量,一旦大唐帝国有哪个地方出现叛乱,那么,帝都的禁军十六卫就是最好的平叛生力军和主力部队。
在这个时代,行军作战是需要讲究时效性的,自然,相比起步兵而言,骑兵的机动能力自然是远远强于步卒的。所以,大唐帝国的禁军十六卫也好,又或者是北衙禁军也好,骑兵的占比都几乎达到了六成以上。
非战时的最低编制,一卫兵马是两万五千,而两万五千中,有一万五千精锐是骑兵,现在看出来了吧,以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骁卫凑出五六万骑兵很难吗?
当然不难,可以说是比较轻松的就可以调派出六万精锐骑兵。而以骑兵的机动能力,想要奔袭千里,也不过五六日的光景,便可抵达云州。
而若是想要从大唐帝都出发的话,那可就不一样了,毕竟,骑兵虽然机动能力强悍,但问题在于,太远的路途高强度奔袭,会造成战马的非战时损耗。所以,这种远在两千多里地的长途行军的话,骑兵的速度,比起耐力更好的步卒而言,再快也快不到哪儿。
另外就是,云州之地,本就是一半草原一半山地,而左羽林卫本身就已经是纯骑兵部队,想来,必然会有大量的粮草储备。所以,只要提前通知云州,让对方能够提前作好接应的话。
那么,这五六万精锐骑兵便可以轻装北上,因为云州那边以及晋阳等地可以进行辎重与粮草的补给,自然能够减少战马的负量,减少战马的负担……
至于这六马精骑离开之后留下的空白又肿么办?简单,甚至也十分地简单,可以先从左、右武卫抽调一些骑兵赶过去进行协防,而京师的左、右武卫、右羽林卫以及北衙禁军直接可以先从中其抽调骑兵赶往游仙宫外围,当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补足大批的骑兵离开之后导致的包围圈薄弱。
而至于剩下的步卒,可以抽调一部份南下拱卫兰亭郡,保护那些亲王殿下,毕竟那里是江南之地,本就不利于战马行进,骑兵去了那边还容易水土不服,正好可以不用去。
如此一来,还真的是两全齐美,所有人在听罢西门大官人条理分明的解释还有那细致的排兵布阵之后,都不约而同地在内心为西门大官人那出彩的智商默默地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当然也有官员跳出来提出了各种的意见,不过,西门大官人三言两语,直接就用早已经理清的思路把那些家伙给打发掉。一句话,西门大官人的策略,的确是目前最为可行,行军最为快捷,援救云州最为及时的策略,嗯,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最终,段老将军在与一干将领们商议之后得出了结论,照西门大官人的方案立刻开始行动,命令左、右领军卫、左、右骁卫将骑兵集中起来,各卫皆以一位中郎将率领精锐骑兵,然后以左领军卫左将军张恒为主将,即日起,往云州方向快速移动,务必要在五日之内,赶至云州,在昭阳公主李幼雯的帐下听命。
而目前还留在京师的左、右威卫、右羽林卫,以及北衙禁军亦抽调出全部骑兵,全速向左、右领军卫以及左、右骁卫所在的方向赶去,务必要在五日之内,赶到地点加入防御圈,务必继续保持对包围圈之内的曹军的压制和包围。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军令发出,一名名的传领兵奔波忙碌不停,而这些在场的文武大臣们也总算是长出了一口大气,嗯,大问题终于解决了。
有了那五六万的精锐骑兵赶到,再配合周边诸州郡的兵马,再加上左羽林卫四万精锐,再怎么,也能够保证云州的安危了。毕竟以李幼雯那已经点满的军事技能树,手下有十万兵马依托城防,对付十五万的契胡兵马,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要不然,段老将军也不会只派了一名左将军赶过去,让援兵大军听从李幼雯的军令调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