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了这两个点,做啥生意,就明朗了,不至于大海捞针。”
“所以你先告诉我,他们的这两个点是什么?”
杨永进陷入了短暂的陈默,曹八妹则听得云里雾里,脑袋上似乎有一圈圈蚊烟香造型的东西在转动。
骆风棠这时也顺着杨若晴的话开了口:“晴儿说的极是,虽然外界会说,当下做某个行当赚钱,某个行当亏钱。”
“赚钱的行当虽热门,但是往里面扎堆的商人也多,竞争激烈。”
“而那些看似冷门的行业,扎堆的人自然也少,若是你做得好,自然也能赚到瓢满钵满。”
“关键还得看你们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是什么。”
长处?
优势?
杨永进扭头看了眼曹八妹,曹八妹报以苦笑。
绣红和四喜俩,绣红会做家务活,针线女红也做得不错,字也识一些,这些是老杨家男孩女孩的标配。
但是绣红到了外面寡言少语,压根就不是那种会来事的性子。
至于四喜……认得一点点字吧,应该还是绣红教的。
除此外,估计就只能干庄稼活,有一把子力气!
做生意赚吆喝那种事,他们俩……哎!
“长处和优势……怕是屁都没有。”杨永进苦笑,“他们俩之所以不想在村里干庄稼活,是觉着干庄稼活没出息,一年到头在土里刨食,只能图个温饱,即使温饱,都得指望着老天爷赏脸!”
“所以绣红跟我说,说她想和四喜去镇上租赁个铺子,卖点跟衣食住行相关的东西,同时呢,因为铺子在镇上,平时留一个人在铺子里盯着也行,还能腾出一个人来,往返村里打理庄稼。”
“等到农忙的时候,就把铺子门关两天,两口子一道回村里打理庄稼,这样双管齐下,可能家庭收入能比种庄稼这一条门路,要好得多!”
曹八妹也在旁边及时符合:“鸡蛋不放一个篮子里,人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还别说,二丫头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我和她爹还是很赞同的。“”
杨若晴有点无语的打了个呵欠,并且打断曹八妹的话:“二嫂,你们这翻来覆去,都一直停留在绣红和四喜开铺子的初衷上。”
“我先前都已经把开铺子的两个先决条件告诉了你们,接下来我想听到的是,他们到底相中了哪个行业的生意。”
“你说出来,我才好帮忙参考参考,不要跟我说那些太虚的话,我没有耐心了。”
曹八妹闹了个大红脸,尴尬的笑了笑。
杨永进再次没好气的瞪了眼曹八妹,也觉得这铺垫似乎是太多了,于是杨永进示意曹八妹不要再说了,还是换他来说。
“晴儿,你觉着,卖鸡蛋,鸭蛋,米粮这些东西行不?”他问。
杨若晴目光落到杨永进的身上:“这些是跟衣食住行相关的东西,老百姓过日子,每天都要打交道,不存在不行。”
“二哥你继续往深层次去说,肯定是不止这些的。”
杨永进点头:“卖鸡蛋,我晓得很多老太太们也会攒着鸡蛋在赶集的时候拿来瓦市卖。”
“卖米粮的,镇上有专门的米粮庄子,那里面啥样的米和面都有。”
“所以绣红他们的这个铺子,是结合了这两种特色,卖鸡蛋,鸭蛋,咸鸭蛋,鹅蛋这些。让蛋的种类跟街边老太太们卖的蛋有个区分的,种类更多,花样也更多,比如说,双黄蛋,初生蛋,乌鸡蛋等等。这样一来,噱头更多,花样更多,或许能吸引更多的买鸡蛋的顾客。”
听到杨永进这番话,杨若晴有种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这种营销模式,好熟悉好熟悉,但一时又想不起来!
“二哥你接着讲啊。”
见杨若晴似乎对此有兴趣,杨永进也有了继续说下去的信心和底气,他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接着说起了绣红和四喜两人琢磨了好久,又被他这个老岳父润过色的计划:
“米粮那块,咱也不像粮庄那样大规模的买卖,成本太大了,搞不起。”
“咱这铺子,就偶尔捎带买卖一些米粮面,豆子谷类的东西,就这么说吧,咱村里人家的五谷想要出售兑换点活水钱,自己又不会去赚吆喝,都可以送到我们的铺子里来,我们来代为售卖,然后从中赚取点中介钱罢了。”
“五谷作物可以,咱庄户人家自个腌制的咸菜啊,捞的干菜啊,过年时候做的腊味,豆腐乳……养的老鸡老鸭,打磨出来的红薯粉,藕粉,菜园子里的菜,院子里的橘子,桃子啥的,全都可以送到咱的铺子里来售卖,咱赚点差价,或者给点中介钱,大家双赢!”
“晴儿,你觉着这样一个四不像的铺子,咋样?能成事不?”
杨永进一口气说完,说得是口干舌燥,却也是满面红光。
杨若晴此刻听完全部‘商业架构’,那种熟悉的感觉已经在她脑海里构成了后世一个连锁农副品牌的名字了:千袅农场。
这个连锁品牌,起初主打的就是卖鸡蛋,卖各种鸡蛋,把鸡蛋做出很详细的区分来应对不同的受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