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接收到这个白眼的徐二郎手中动作一顿,将最新的邸报拿在手中扇了一下,他唤瑾娘,“你过来。”
又叫我过来,我是小猫小狗么,你随便招招手我就要过去。
瑾娘硬气,“就不!我就不过去!我就瞪你!”
徐二郎轻“呵”一声,“你这有点无理取闹啊。我没招你没惹你,你说你翻我白眼做什么?”
瑾娘不回答,有点气虚。
徐二郎一看她这中气不足的模样,有点摸着思路了,感情还是被迁怒了。那就没必要继续追究了,不然瑾娘胡搅蛮缠起来,他也很头疼。
徐二郎不着痕迹的转移话题,“你这些日子脾气有些大啊,莫不是岳父岳母上京来了,你觉得有人撑腰了,准备趁机给我也立立规矩?”
瑾娘忍俊不禁“噗嗤”一声,心里的怨气不翼而飞。给徐二郎立规矩?再给她一个胆子她也不敢。不过父亲和沈姨母即将来京,这确实是件好事。距离上一次见面将近九年时间了,瑾娘对于再次见到父亲和沈姨母很是激动。
不过距离见到二老还有段时日,毕竟接到的最后一封书信上写的是,两老三月初才准备来京。
三月初,也就是近两日。怕是林父和沈姨母如今也该动身了。
说起林父和沈姨母来京,还时为了操持青儿的婚事。
青儿和柯柯定亲有四五年,柯柯也早就满了十八岁,到了“老闺女”的年纪。若不是两家一直等着青儿登科,期盼他让柯柯下嫁时颜面上好看些,不然早在去年两人就该完婚了。
不过如今也不晚,婚期就在五月初,距今也不到两个月时间。届时会试、殿试早就结束,林父和沈姨母也进了京城,能帮忙操持儿子婚礼,什么都不耽搁。
瑾娘和徐二郎不知不觉又将话题说到青儿成亲一事上,先是说到准备给青儿两个铺子,作为他成亲的贺礼——两间旺铺都在京城,价值不菲。这是瑾娘和徐二郎有心贴补青儿,不然依照林家的底蕴,想要凑出一份价值不菲的聘礼,真是难如登天。
早先青儿也说了,不会打肿脸充胖子,有多大能耐吃多大饭。柯柯父亲和祖父要将柯柯嫁与他,也是看中他这个人,而不是他的家世。所以竭尽所能就好,没必要为此想尽办法大肆敛财。
话是如此说,但瑾娘和徐二郎做姐姐和姐夫的,那里有不帮衬的道理?给的多了青儿不会收,就是给这两个铺子,届时也不知道青儿会如何推辞。
说完这个,又说起沈舅舅和沈舅母也会上京来。
青儿成亲对沈舅舅来说是大事,他就这一个外甥,没有不捧场的道理。再来外甥媳妇父亲是刑部尚书,祖父是已经致仕的太师,这样的勋贵世家,他们即便没有高攀的心,也有意和他们拉近关系,以后出门做生意,多少能扯虎皮做大旗,不至于被人欺凌不是?
再来外甥女婿如今也位高权重,听说刚被陛下调回京城述职。外甥女婿在辽东任上就是从三品,这之后肯定是要继续高升的。这都是自己人,拉好了关系以后生意也好做些。
抱着这种思想,沈舅舅这次也是要进京的。他还提前给林父去了信,道是届时一同出发。
不仅沈舅舅和沈舅母此番要过来,就连已经成亲的沈城和已经嫁出去的沈明珠,还有未出嫁的沈宝珠,也是一同过来。
当然这些事情无人告知瑾娘,此时瑾娘还不知道。
瑾娘就感叹,“早先我出嫁时,舅舅还给了我一百两银票做压箱底。另外还给了我一个铺子,当我的嫁妆。”
这些东西如今瑾娘那还看得到眼里?可早先出嫁时,那真是让她面上好看不少。
毕竟林家那时候是真窘迫,林父将半个家底都拿出来给瑾娘置办嫁妆,也不过将将二、三百两。
而那些银子还要分做几用,包括做拔步床、柜子、箱子、子孙桶等,还要添置衣裳布匹首饰……那真是不够看。
所以也多亏了沈舅舅对她这个外甥女大方,不然出嫁时就林家准备的那点嫁妆,确实有点削薄了。
瑾娘如今回忆起往昔,就忍不住轻笑起来,“那时候可想不到还有如今的好日子过。”
说着说着看着徐二郎一笑,那眼神柔情缱绻,看得徐二郎心跳都乱了几拍。
也许是回忆起新婚初始,夫妻二人当晚很是甜蜜一番。
翌日瑾娘撑着身子起来张罗,将院子里的丫头们都指使的团团转。
今天下午青儿和长安就要进考场,瑾娘可不得赶紧让人给他们做些耐放和有营养的吃食?
瑾娘昨天就让丫鬟们烤了不少肉干出来,猪肉干、鹿肉干还有牛肉干;今天就让丫鬟们做锅盔和烧饼。烧饼里边填上各种馅料,吃的时候放火盆边一烤,焦脆喷香,肯定好吃。
另外还有一些耐放的糕点,也准备几份。
还有熬制好的肉汤,也都放在制作好的竹筒里。如今京城的天气还不热,早晚还要穿夹袄,所以肉汤还放的住。届时早晚放在锅里煮一下,配上烧饼锅盔或是做好的干面条,也是一顿美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