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崇祯把最后的家底都给杨嗣昌备上了,希望他能够再接再厉。
三日后,杨嗣昌进宫向崇祯辞行。
崇祯命光禄寺在平台为杨嗣昌饯行。
崇祯亲执酒器为他酌酒,命左右向他敬酒三巡。
酌毕,乐声大作,一名小太监手捧黄封呈上。
崇祯把它打开,指着他亲笔所写七言诗道:
“辅臣督师,事不常有,今写数字赐卿。”
杨嗣昌跪下接过,朗诵道:“盐梅今暂作于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蜻,还期教养遂民生。”
不得不说,崇祯也是一个喜欢作诗,且赏赐给臣子的人。
因为到了这个时节,除了卖一下自己的才华,他真没什么太多的赏赐。
对于大明的忠臣而言,他们倒是不在乎身外物,就吃这套。
朱由检听他念罢,忍不住笑道:
“朕为卿赠行!”
他的诗巧妙的借用典故,预祝这位盐梅上将马到成功,令杨嗣昌心潮起伏难以抑制,边哭边拜。
在杨嗣昌出征之际,崇祯终于答应了辞职二十八次才被允许的户部尚书李待问。
此时他已经完全不能行走,在返乡的路上,给崇祯写了最后一封奏疏。
请求皇帝免除三饷,大明已经被拖垮了,把各地百姓都推向了流寇以及锤匪,甚至京畿附近都有百姓主动跟着清军去辽东种地。
现朝廷需要饷银甚紧,而我胆敢请求免除,确实是练饷一项对于老百姓来说是额外负担。
对大明实在没有任何好处,在外肥了贪官的私囊,在内被贪财的宦官视为生财之道。
总之一分钱都落不到国库当中。
这是作为户部尚书的肺腑之言。
崇祯读了感动的流下眼泪,然后不予采纳。
他认为纵然那些人贪一些,总得给底下的人吃饱,用去绞杀贼寇。
否则大明的天没了,他们上哪贪去?
再苦一苦百姓吧!
待到战事平息,朕定然不会轻饶一个贪腐之臣。
杨嗣昌肩负皇帝的重托,踏上督师的征途,在磁州上疏谢恩。
几天后他在开封宣谕皇上救民水火之意。
二日抵达襄阳,进人熊文灿的行营。
杨嗣昌大誓三军,总兵左良玉、督军太监刘元斌、湖广巡抚方孔怊、总兵陈洪范等都参加大会。
对于这位皇帝的心腹,可要比熊文灿有本事的多,也更能掌控人的生死。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没有人真的敢闹事。
杨嗣昌还不是袁崇焕那种,让皇帝被动接受某某大员被斩杀的结果,而是皇帝主动赐给他的权力。
再加上总理熊文灿听说是被斩首的下场,贪了亿万万钱财。
可是这些钱财都到哪里去了?
没人清楚。
杨嗣昌若是不能功成,怕是下一个熊文灿的下场,而杨嗣昌是真的敢在不成事之前,先灭杀了他们这些总兵、巡抚之类的。
面对众将,杨嗣昌传达皇上的谕旨。
申戒将领,尔等身受国恩,担当灭贼,诛赏必行!
他素有辩才,加上督师辅臣的威严,身受皇上所赐尚方剑,与会者莫不惶恐。
纵然一向桀骜的左良玉,此时也不敢发脾气。
他被熊文灿给坑惨了,就指望着能跟着杨嗣昌再次崛起。
再加上杨嗣昌不仅给他升了官,还给了他新的官印,解决了他上一次战败丢失官印的罪责。
会上杨嗣昌宣布各人的防守职责。
郧阳抚治王鳌永自守其地。
总兵陈洪范、副总兵周继先等防守汉水一线,不能让他进入陕西与锤匪勾结。
若张献忠从房县来,则王鳌永陈洪范.周继先提兵向均州。
左良玉专门扼守均州,与新提拔的副总兵张一龙合营,不能让他进入河南。
如张献忠从房县走谷城,即下谷城扼击。
如张献忠由房县走保康南漳,深入湖广腹地,即抄便道出奇兵。
湖广巡抚方孔怊驻荆门,副将罗安邦驻当阳,杨世威驻宜城,承天守将钱中选策应。
偏沅巡抚陈睿谟驻荆州,护惠藩。
署道冯上宾驻彝陵,调施州卫兵同守。
四川巡抚陈士奇严堵川东,如张献忠从房县、竹山走兴山,则提兵预出夔门。
陕西巡抚丁启睿南断郧西人山阳之路,东塞内乡、卢氏通关河南之门,绝不能让他们与那里的流寇相互勾连。
陕西总督郑崇俭待张献忠离房县、竹山,开始合围绞杀。
对于杨嗣昌的战略安排,诸将都很满意。
总算是遇到一个靠谱的督师了。
上一次如此靠谱的还是卢象升呢,可惜他战死沙场。
但愿杨督师能够带领咱们走向胜利,加官进爵。
张献忠听闻大明官府把所有的兵都派来围剿他,着实是有些坐不住了。
纵然他短时间内兵力大涨,又接受了一批大明俘虏兵,但在深山当中,粮草总会坐吃山空。
军师徐以显便建议张献忠向锤匪贺今朝求援,请他让开一条路,无论是进陕西、汉中,亦或者四川都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