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得了所有村民们的同意,给五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按月发放养老金。
村里的小伙子是最受欢迎的,不仅外村的想嫁过来,东方红本村的姑娘们都不愿意外嫁了。
有的姑娘宁愿当老姑娘也不愿意嫁出去,不知怎么的,村里的上门女婿越来越多了。
这个事情无解,这女人硬气起来真没治,我宁愿不结婚我也不离开东方红,你说说这咋整。
跟东方红村民一样同样享受同等福利的还有一笔特殊的人群,就是沈正手底下这帮兄弟们。
从东方红最早的一批唐大庆、张胜利他们,到后来陆续过来的,京市王来福他们都在里面。
后来东方红三个厂子里面的职工也纳入了。
这里面还有一个插曲,东方红这三个厂子说白了相当于一个厂。
管理人员都是村里和沈正这边的杨建国、大湖、成功成才,沈梅这个极少露面的会计共同管理。
本质上是代加工,杨建国带领着设计团队出设计,厂子生产,沈正的人马销售。
在这三个厂子稳定生产了一年以后,杨建国和沈正合计着想扩大规模。
当时很多国营的厂子已经不好干了,效益不好,两厢一对比,东方红就有点显眼了。
上面来人人家也是好意,厂子干得好那更得好好干了。
得扩大规模,让效益更上一层楼,建厂房招工,干出去。
东方红本质是也是个集体性质的,跟国营的类似,为啥差别这么大呢,专家们还想研究一下,市里也组织过国营大厂的领导们来参观学习。
他们觉得宋勇特别不真诚,不说实话。
参观之后他们发现,厂子的运作特别简单,简单粗暴到家了,这是过家家吗?
根本就不现实,这就跟个私人小作坊一样,一点也不正规。
上面给了建议,愿意给配上跟正规国营大厂一样的人才,为厂子的发展提供助力。
这件事彻底打消了沈正和杨建国再次扩建的念头,重新想办法。
沈正把这个问题推给了宋勇,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重新选址自己建厂。
宋勇那边很快就做了决定,还是保持原样。
拒绝的理由也非常的理直气壮,我们这小厂子就是小作坊用不上那么高大上的人才。
村民们私底下讨论的时候就说,这人才那么厉害国营厂子都干不下去了,可别霍霍他们了,咱就这样干就行。
沈正和杨建国打消了扩建的念头,在自己办厂和找代工厂之间选择了后者。
东方红是沈家的老家,基本上每年大假期都会回来的。
喜欢七零炮灰知青在年代文里混日子请大家收藏:(m.38xs.com)七零炮灰知青在年代文里混日子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