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肯定是“四象·五行”皆备的状态下,才可以表现出其中具有“整体性的物质状态”;
那么,这样的“物质性”,即,“石头”对外表现为“石头”的原因,就是,因为在“真空”的互动中,缺少这样的一种“状态”,所以,会“互补”出现;
即,依照这个原理,也就是说,“石头”是因为,真空交易互动中的一种“破缺·需要和外界形成互补的平衡原因”才存在,以此,才会变化出来,进行“弥补”;以其,开玩笑地说,我们曾经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所运用的大概可能也是这样的原理;
人的灵魂是存在“缺角”的,如果你或者我的灵魂不存在“缺角”,那么,就是说,连个能够“适配”的对象都找不到;找不到对象……能找就尽量找,实在找不到了就也……自有生辰造化;
即,就是说,“石头”本身的出现,我们了解到了是因为“自性本空的虚空变化而表现出来的”,那么,在虚空变化这样的整体中,石头,又是因为需要和它以外的外界完成一种“形态上的互补”才可以存在出现;
那么,就是说,“石头”为“阴”,为“非空(物质)”,为“四象·五行”中的“金”;
就是说,为“阴”的话,是因为“外界整体为·阳”的一种向外状态,而却缺少了“阴”,这样的一种“向内紧缩”的石头状态;
那么,也就是说,是外界的“阳”在虚空的平衡变化中,促成了“石头·为阴”的这样一种“有形相”的状态;
而也,只有在石头向内为“阴”的状态中,才可以同时使得外界为“阳”,而其中的变化肯定都是相互的;且二者因为彼此的“不平衡”而又要完成一套“平衡变化”,所以,会各自完成自身的不平衡性的偏转运动,以及在此基础上,于相互之间也会完成“相位运动”;就好像,对于一件物体(不平衡状态),是如何实现“滚动·翻滚”的效应的;因为,只有在“翻滚”起来时,才可以实现能够“偏转·倾斜·偏向·偏性”这种关于“角·角动量”的状态;
即,石头是本身的“空与非空”的虚空变化状态就不说了,因为,这都是一切的“本质原因”,即,笼统性很高,缺乏事物的自身特征性存在原因;即,只探讨一切都是“空变”的,这样的话,那么就只是“根源性的探讨”,缺乏事物自身“特征性的探讨”;
而我们只是看,在形成“石头”这样一种具有“特征性”的事物,其中为什么会生成出这样的一种“在同中不同的事物形象”;
因为,一切都是空变,为什么你变的和我变的不一样;区别是什么;就是,存异而求同;
即,我们发现,从事物的“本身性”中,是看不出,或者说不容易看出,它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性;
而从“与外物互补”的状态下,就可以了解到,自身原来是因为一种“破缺”造成的;
即,只有当外界为“空”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为“非空”,与“空”之间完成交易的动态互补状态,配合在一起实现平衡效应;
但其,我们“非空”在变的同时,“空”也在不断地“变化”,且形成相互变化,以至于变到不变;而又,在这种“不变”的根源性当中,继续实现一种“变动的效应”;
而为“金”的话,就是说,其本身的“非空与空的交易都在”,即,“四象·五行”皆具,但是,却对外表现出“金”的特征;
那么,就是在,在外界的变化中,缺少这样的一种“金性变化”,所以,在外界那样一种“不平衡的变化状态中”,虚空为了平衡自身,于是乎,就会自动生成出“金”,来将平衡填充;
所以,“石头”这样的“金”出现了;
同理,就可证得,“花草树木·木火土金水等等”之所以会出现的原因,即,因为,在自然的变化中,缺少了一种关于“木”的变化,于是就会以“虚成”的方式出现,万物生灵;
但是,话又回来,虚空的变化,是一种“无始”的变化,即,直接就瞬间、甚至于说,不存在时间变化,而就只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种样子的变化;
即,虚空在存在的那一刻起,其中的“空与非空”,其中的“四象·五行”的平衡变化就已经是存在了的,既生不灭状态;
那么,就是说,不存在“开始”和“结束”,而就只是变化在这样的一种不变中;
那么,这样就是说,所有的一切“非空型”事物,都是好像如同是确定好的;而也,“非空型事物在自身与空形成快速无间不断变化的同时”,其本身就还在不断地形成一种“互动”状态;
那么,这种“空与非空”的变化状态,它可以是无间的、即不会发生“位置变化”,即,发生原地的剧烈变化都可以,但就是“不会发生运动”;
而却就是说,在“空与非空”在进行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会存在和生成出一种“非空”的不能够消失的不平衡状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