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这才知道他的意思,唐寅更是眼前一亮。
文人多风雅,秦昊的才学和书法他早有见识,而对自己更是信心十足,今日若是两人合作一首应景诗,共用各自书法,日后传世必将成为佳话!
就连一旁红姐梦瑶二人美目之中也都不断闪现异彩。
唐寅拍手称好:“浩然提议甚合我意!”
当下也不耽搁当即取来笔墨纸砚摆好。
一切就绪,唐寅问道:“你我谁先来?”
秦昊笑道:“长幼有序,兄长先请。”
这句话不仅是种涵养,也是一种自信。
唐寅望着秦昊,眼中精光闪过,饱含深意。
自古文人相轻,一时间也激发了斗志,长袖一摆,道:“好!”
说着提笔蘸墨略作斟酌,挥毫泼墨一蹴而就,写下了前两句。
“雪惊神州千万里,北风孤雁夜归人。”
唐寅一出手就大气磅礴,豪情万丈,荡气回肠。
这句诗的意思是:大雪惊扰了万里神州,夜暮天寒唯有游子顶着凌冽寒风前行,陪行的只有头顶孤雁。
简单两句一副孤独悲凉的游子画面跃然纸上。
这两句用行书写成,果真是力透纸背铁画银钩!
秦昊一旁看着顿时觉得自己提议值了,这种书法造诣已经大乘,比那花诗老人也是不遑多让,令人大饱眼福。
心里佩服之余竟也有技痒之感。
当下拱手赞道:“伯符兄果然是高才,一个‘惊’字用的精妙绝伦!胸襟气魄我不及也!字体铁画银钩小弟甚为佩服!”
一旁红姐也颇为赞同,点头道:“字迹温润秀劲,遒劲柔媚,无愧大家风范,‘文公’之名名符其实!。”
偏头看着秦昊,眼里隐隐有了些担忧之色:“文公以如此磅礴之句起首,弟弟怕是难办了。”
秦昊点头默认。
唐寅看着自己写下的这两句,也很是满意。
这句临场发挥却如早有准备一样信手拈来。
并且无论是诗的意境还是字体他敢说神州大陆少有人及。
见两人夸奖不觉间面露得色,看着二人哈哈一笑,道:“过奖过奖,接下来就看浩然的了。”
秦昊微微点头,接过毛笔并未急于动手,而是凝神沉吟。
唐寅则是笑呵呵地看着他。
而梦瑶和红姐一样秀眉轻蹙,凝神沉思。
看着秦昊迟迟不肯落笔,粉脸之上也尽是担忧。
临场作诗已经颇具难度,而接上另一个人的诗句更是难上加难。
因为要接另一个人的诗词,不仅需要对仗工整,还要意境相同。
不仅要有不低于对方的才学,还要能模仿出对方的心胸气度而不落下乘。
要不然接出来的诗句必然不伦不类。
这可比自己作诗要难上无数倍!
再加上还是临场即兴发挥,更是千难万难!
而眼前这两句诗气势磅礴,你可以理解成游子的孤独与悲凉,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迎难而上奋然前行的豁达胸襟。
诗的意境去往何处就看下两句该怎么接。
可以接着写景也可以直书胸襟。
不过前两句,大雪、北风、孤雁、夜归人,画面已经饱满,再写景就有些画蛇添足,也落了下乘。
若是抒发情怀,何等的诗句才能配得上这气势磅礴之句……
正思量间就见秦昊提笔蘸墨开始书写。
当看到书写内容,红姐美目之中精光大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秦昊写完她也跟着念出。
秦昊用的是颜体正楷,字体端庄温润如玉,结合诗句意境刚好把前两句的孤独悲凉之意消除,独留洒脱。
不仅与前两句结合的天衣无缝,而且诗意隽永,回味悠长。
最主要的是:不仅胸襟开朗语调豪迈,并且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一下子就把前面两句诗的意境拔高了数个纬度,可谓是绝妙之句。
只此一句高下立判。
红姐看着唐寅那种难以置信的神情甚为得意,掩嘴笑道:“文公,我这弟弟如何?”
这是在有意显摆。
唐寅瞪了她一眼,这一句的妙处他哪看不出来?
不过他也不是轻易服输的人,再说,就这么输给一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他也放不下这张脸面。
于是也不管红姐讥笑,当即沉下心来,再次写下两句。
“谁知鸿鹄天恨低,半生漂泊半生雨。”
这一句紧贴第二句。
像是在回答秦昊的话。
意思是:我原本也是志向高远,像那展翅鸿鹄只恨天太低,哪知道眼看半生已过却还在漂泊受风雨之苦啊!
秦昊一见不由轻笑,这个从小锦衣华服,马上就要继承皇位的人现在却硬要说成清苦漂泊。
为了压低秦昊那两句诗的意境,他也是硬拼了。
秦昊微微一笑,心道:“既然你偏要向下,那我就再推你一把好了。”
当即提笔写上:
“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这句话与唐寅刚写的这句对应,意境继续下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