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行

墨香阁大哥

首页 >> 宋歌行 >> 宋歌行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神话版三国 世子无双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父可敌国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寒门枭士 昏君女帝,我真是大周忠臣 乱世边城一小兵 蜀汉之庄稼汉 穿越水浒的医者 
宋歌行 墨香阁大哥 - 宋歌行全文阅读 - 宋歌行txt下载 - 宋歌行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一百六十四章 改革御史台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166章 改革御史台

“殿下这是要加强御史台的职权范围,但又限制他们谏言?”

看完全部材料的王安石抬眼问道,目光中有惊讶,还带着一丝戒惧。

赵昉郑重的颔首道:“不错,御史们越权已久,这点王卿难道不觉得荒唐吗?明明有谏院,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为何要越俎代庖?”

王安石无言以对,总不能说御史台越权,是因为要贯彻士大夫与皇帝共治才形成的吧。

御史进谏跟谏官进谏完全是两码事,谏院机构小,就那么几个人劝谏皇帝,再直言敢说也不过是几个人的事。

可御史台人数众多,虽然没有明朝的都察院,加入巡按御史、巡江御史、巡城御史、巡盐御史等等后的机构庞大,但也是有数十人。

宋代御史台分为三院,台院侍御史,殿院殿中侍御史和察院监察御史,主官分别为一二六人,加上管理整个御史台的御史中丞这就十个人了。

三院中还有若干个属下呢,还有留守其他三京的御史,同样有权上书,跟在汴京的本部同等权利。

随随便便就是几十个人的编制,这几十个人天天盯着皇帝劝谏,别说其他,烦都烦死了。

最大的问题是劝谏皇帝能够为自己留下刚正不阿的好名声,渐渐地这些御史们本职工作就不去关注,反而兴致勃勃的主打劝谏来了。

要知道成立御史台的初衷是监察百官啊,可到头来贪官污吏他们不管,天天管着皇帝今天跟谁睡了,这不是扯谈吗。

明朝的都察院后期也同样如此,越权成为谏官,宁愿排着队接受廷杖,也不愿监察百官。

甚至发展到什么地步呢,凡是被廷杖的官员,都会成为被天下人敬仰的君子,不仅是士子们追逐他们,连青楼妓~女都敬仰他们。

可以说这样的社会是变态的,大明朝就是这样把自己给作死的,看似言论自由,其实是群魔乱舞。

真正的言论自由应该是学术上的自由,而不是政治上的言论自由,普通百姓懂个屁的政治,还不是人云亦云,被有心人给利用的炮灰。

赵昉是坚决不同意这样的自由的,说他有私心也好,老赵家的家天下,总比给文化落后的女真人统治更好吧。

看看大明灭亡的惨痛经历就知道,中华文明倒退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要知道明朝再腐败,人民的意识其实不输给同时代的西方人,无论是文化还是科技,都站在世界的前列。

而且明朝人不排外,从上到下都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就算是不上朝三十年的嘉靖皇帝,在见到西方的火绳枪先进时,马上就下令研究仿制。

丝毫没有泱泱大国,向蛮夷学习掉份子的想法,而是很自然的看到好东西就学习。

这才是中华文明原本的模样,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不自卑、不自矜,可以在文化上蔑视蛮夷没文化,但从不会轻视他们的进步技术。

更不会认为他们技术先进就自卑的认为自己不如人,因为自信自己的文化才是最高等级的文明。

“殿下这六科恐怕不简单吧?六部并非大宋最高权利机构,监督他们好像没必要吧?”

不得不说老王目光如炬,虽然赵昉并没有写上取消三省、抬高六部的制度,可他还是一眼就看穿其中的猫腻。

赵昉只能暗骂一声“自己草率了,不该把这些给他看。”嘴上笑呵呵的说:“那个以后再说,咱们眼下就说说这都察院制度如何。”

王安石深深的看一眼他,低下头再扫一眼手上的材料后说:“增加御史的人数和分类,取消御史的进谏资格,臣同意!”

“哦,你也觉得可行呀?”

赵昉惊喜的问道,王安石抬头郑重道:“的确可行,而且还是必须的。”

说着解释起自己的看法来:“殿下也知道,这些年随着变法实行,地方的监察力量已经明显跟不上了,提点刑狱司只能监察官员判决刑狱的对错,转运司,提举常平司等本职繁多,再加以监察责任,本身就力有未逮,加派巡按御史自然是最好的,毕竟本职跟兼职的区别是很大的。”

宋代地方没有御史,路、府、州一般是由转运司等这些衙门兼职监察的,至于县一级基本上没人管。

除非有人上告,或者事情闹大被上面知道了,州府才会派人下去监察。

当然宋代还有一个负责打小报告的通判,可通判的职责是针对州府主官的,对下面的县一级,才没兴趣去理会。

说白了宋朝的通判,是皇帝防止地方官做大而设置的,防的是威胁皇权,并不管地方贪腐。

至于为何知府知州要监视,那是因为宋朝的州府主官,有权指挥驻扎当地的军队。

这一点跟明朝大不相同,明代的卫所、文官中只有巡抚和兵备道有权调动,可这些都是省一级的衙门。

宋代则不同,厢军驻扎在本州的,州府主官有权调动,甚至在县城,知县都有权调动。

加上就食地方的禁军驻扎,该地的州府主官,在突发状况下也有权调动,比如平乱和外敌入侵,不需要上报朝廷,主官就可以直接下令指挥他们。

像水浒传中梁中书调动索超就是如此,根本不需要上报朝廷。

这种制度跟明朝相比其实自由度更大,因此自然需要约束,宋代的通判权利比明代大,正是这原因。

明朝的通判是佐贰官,根本不敢跟主官抗衡,但宋朝的通判往往凌驾于主官之上,因为他有直接上书给皇帝的权利。

接下来数天,王安石天天到太子府报道,两人关在书房里探讨,几天后两人联名上书,变革开始了。

御史台没有改名都察院,但设置全改了,左右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直接把反对的御史中丞给打趴下。

因为原本的御史台,御史中丞一人独大,可左右都御史的设置,从一人掌权变成两人,想要上位的人谁不眼红。

至于更高级别的御史大夫,原本在大宋朝就是个虚职,根本无权管理御史台,谁还管你呀。

加上取消进谏权利,谏院的官员自然大力支持,终于可以夺回自己的权利了,睡不踩你一脚啊。

喜欢宋歌行请大家收藏:(m.38xs.com)宋歌行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剑道第一仙 烟雨楼 十日终焉 攀高枝 校花学姐从无绯闻,直到我上大学 官场:被贬后,我强大身世曝光 老婆乖乖,把门打开 共妻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换亲赚翻了!我嫁病秧子得诰命 疯批小师叔她五行缺德 什么,梦中的娘子都是真的 重生60带空间 一把大狙闯大明 人族镇守使 修复师 巅峰官途:扶摇直上九万里! 我和我的合租女室友们 我的1949从长白山开始 
经典收藏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贞观小闲王 唐人的餐桌 我的公公叫康熙 大唐:李二,还钱 人在隋唐:从合成词条开始无敌 篡清,从凤台县城开始 再逼我娶公主当宰辅,我可造反了 这水浒不一般,潘金莲竟是我丫鬟 奋斗在沙俄 娶贾元春海外建国 镇国傻世子 三国江东霸主 春秋演义之鲁帝一统 大明:殿下请登基 季汉大司马 大明我大伯是朱元璋 红楼两小无猜玉轩情 统一天下从召唤猛将开始 进击的崇祯皇帝 
最近更新短视频直播:给古人一点后世震撼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 大唐:公主逆天路 穿越古代无理造反 烽火燃情山河虹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秦始皇荡平六国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星落门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 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 宋终:一拳镇关西 一统大宋 明朝皇帝往事 情牵盛世恋歌 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 
宋歌行 墨香阁大哥 - 宋歌行txt下载 - 宋歌行最新章节 - 宋歌行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