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国军方面就已经打光了大部分的弹药储备。
金陵保卫战,这就不是正儿八经的主力对碰。
和吴福防线一样,就是一支又一支的残兵拖着日军的进攻步伐,给主力休整时间。
这个修整,可不是简单的休息。
新兵需要补充,武器弹药,训练等等都要齐全。
很明显,日军是工业国,战争动员能力明显超过国府。
按现代国际上划线的标准。
一支部队正常减员百分之二十,就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局部小规模的战斗,和小建制的战斗,不具备参考性。
这个百分之二十的定律,是参考大数据得来的。
而这个部队,参照数量通常是一个团以上的建制单位。
换成日军,就是按联队计算的。
按火力标准,部队配有指挥系统,后勤系统,作战系统等等,完善的机构。
实际上在国军标准里,起码是按师一级计算的。
日军经常给某个联队添加奇奇怪怪的的战术大队,作为某某支队,作为临时的战术力量。
而国军方面也会给某某军添加东一部分,西一部分的力量。
虽然指挥机构更加臃肿,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必须拿更多的部队,才能抵消日军的重武器和飞机的优势。
也就是说,一个军,对标的其实是一个联队。
弊端也很明显。
地方军的军和集团军会不断地缩水。
中央军的军和集团军,不停的调动,但人员越来越多。
地方军阀就这样被慢慢的“吃掉”。
晋绥军的高层很聪明,自个部队就在“晋”、“绥”活动。
自己就不出去,你中央军别想着进来。
八路军赖着不走,那就继续搞摩擦。
双方就是利益之争。
同样,早些年东北军和红军争夺西北的,也是利益之争。
某个校长也就是名义的头头,可没有那么大的能耐,指挥东北军。
直到1937年春,小六子被软禁,东北军内讧分裂,才掌控了一部分东北军部队。
剩下的一部分变成八路军,一部分变成晋绥军,极少数还坚持东北军的番号。
然后不听话的几个,全被坑的不要不要的。
从情感上说,真实坑人的行为。
从军事指挥来讲,部队里只能有一个声音。
那就是绝对的服从。
国军么,服从一半就够了。
所以像王默言这样的人,或者任何企图穿越做主角的人,选择的对象只有混乱的国军可以选择。
八路军可没有军头,也不存在《亮剑》李云龙的那种刺头主角。
能做到丁伟那种不经过请示打仗的,已经是极限了。
在八路军那边,抗命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找死。
国军这边直接打五折。
法币贿赂一下,搞不好就是打一折了。
显然“韩青天”没能把握窍门。
一个不留神,装逼过度,被枪毙了。
...
银行昼夜巡逻,看样子被搞怕了。
王默言只能继续打工厂的主意。
租界内,新建的工厂高达一千多家。
全是生产各类战争物资的。
支援中国军民?
No!No!No!
租界生产出来的物资,直接就被运到了火车上。
而此时火车站就被日本人控制着。
啧啧!
这些外国资本家,都应该吊在桅杆上。
夜晚,一个印度阿三突然高度警觉。
“Who is There?”
他打开手电筒,持枪小心翼翼的靠近黑暗中的角落。
一步、一步...
怎么会有条死狗?
“呜呜呜...”
王默言死死的捂着他的嘴巴,狠狠的一抹刀子。
把对方放倒后,顺带收藏起来。
这枪?英七七?
不,这枪叫P14步枪。
也可以说李菲尔德No.3型步枪。
这是英国人专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给美国士兵生产的武器。
用的是美国人的子弹。
后来美国远征军撤退了,遗留了一大堆武器。
都便宜甩卖给了殖民军,也有一部分流入中国。
虽然都是号称.30子弹,但两者子弹并不一样。
美国的子弹是7.62毫米,英国子弹弹头会略微粗一点点。
其实德国的步枪,在英国也叫做.30毛瑟步枪。
有些文献则是翻译8毫米毛瑟枪。
其实都对。
毛瑟步枪的.30子弹,确实是叫8毫米的子弹,子弹直径也是8毫米。
步枪子弹8毫米稍微比7.92毫米的口径大那么一点点。
你大了一圈,才卡得住子弹。
而且子弹发射完成后,弹头表面会有明显的划痕。
那就是枪管膛线和子弹摩擦的痕迹。
理论上,任何步枪打到足够的子弹数量,就能把膛线磨平了。
磨平的后果么...
子弹放进去,就和滑膛枪一样,可以直接掉出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