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犹豫了一下,终于点了点头:“行,小赵,我听你的。”
接下来的半天,赵承平和施工队的工人一起,帮张大爷清理楼道里的杂物。
他们把旧家具搬到楼下,联系货车送到张大爷儿子家;把纸箱、废报纸整理好,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卖了三百多块钱,全部交给了张大爷。
看着清理干净的楼道,张大爷不好意思地说:“小赵,谢谢你,以前是我太固执了,以后我再也不在楼道里堆杂物了。”
这时,施工队老陈就拿着管线检测报告找到了他:“赵组长,这小区的水电管线比预想中老化得更严重,电线绝缘层都裂了,水管锈得能直接掰碎,不全部更换真的不行。” 赵承平接过报告,上面的检测数据触目惊心 —— 电线绝缘电阻值远低于安全标准,水管腐蚀程度达 70%,好几处已经出现渗水痕迹。他皱着眉在小区里走了一圈,看着居民们用着断断续续的自来水,看着墙角裸露的电线,心里沉甸甸的:“管线改造是硬骨头,再难也得啃,不能让居民们再担风险。”
管线改造方案确定后,最棘手的问题就是临时停水停电。小区里住的大多是老人,很多人习惯了随时用水用电,突然停水停电肯定会有意见。赵承平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他和社区刘主任一起,挨家挨户通知:“张阿姨,下周三要停水停电换管线,您提前存点水,常用的电器也先关掉。”“李大爷,您家有冰箱,停电前记得把里面的东西处理好,我们尽量把施工时间控制在白天。” 遇到听力不好的老人,他就放慢语速,反复叮嘱,还在门上贴了醒目的通知条,上面写着停水停电时间和应急联系电话。
为了减少影响,他把施工时间定在周三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避开了做饭和休息高峰。施工前一天,他又在小区公告栏贴了三次通知,还在业主群里反复提醒。“赵组长,你真是太细心了,我们都记好了。” 一位阿姨笑着说。赵承平心里却没放松 —— 他知道,就算准备得再充分,也可能出现意外,必须全程盯着。
施工当天,天刚亮,赵承平就赶到了小区。施工队已经开始挖沟,铁锹铲土的声音打破了小区的宁静。他沿着施工线路慢慢走,看着工人小心翼翼地挖开地面,露出里面锈迹斑斑的水管和电线。“小心点,别碰坏旁边的燃气管道。” 他不时提醒工人。上午十点多,突然有居民跑来:“赵组长,我家还有点急事要用热水,能不能先恢复供水啊?” 赵承平赶紧跟着居民回家,发现是老人要吃药,需要热水冲泡。他立刻从车里拿出便携式烧水壶,接了提前准备好的纯净水,帮老人烧好水:“阿姨,您先凑合用,我们尽快完工。” 老人感动地说:“谢谢你啊小赵,真是麻烦你了。”
可意外还是发生了。下午两点,正在改造 3 号楼管线时,工人突然喊道:“赵组长,不好了,地下管道破裂了!” 赵承平赶紧跑过去,只见浑浊的污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很快就漫到了路边。“怎么回事?” 他蹲下身查看,发现是一根老旧的铸铁管道不堪重负,被施工工具碰裂了。“这下麻烦了,要是不赶紧修好,晚上居民们就没水用了。” 他心里急得像火烧,立刻拨通了管道维修队的电话:“王队,3 号楼地下水管破裂,麻烦你们赶紧带设备过来,连夜抢修!”
维修队赶到时,天已经黑了。赵承平让人在周围拉上警戒线,又找来临时照明设备,照亮施工区域。他没有离开,而是留在现场协调 —— 一会儿帮工人递工具,一会儿查看抢修进度,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工装被污水溅得满是泥点。社区刘主任提着保温桶赶来:“赵组长,快吃点热饭,都忙一下午了。” 他接过饭盒,随便扒了几口就放在一边:“等修好了再吃,居民们还等着用水呢。”
抢修一直持续到凌晨三点,破裂的管道终于修好,供水恢复正常。赵承平看着水龙头里流出清澈的自来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掏出手机,在业主群里发了条消息:“各位居民,水管已经修好,现在可以正常用水了,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请谅解。” 发完消息,他才感觉到双腿发麻,肚子饿得咕咕叫。走在空无一人的小区里,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心里却很踏实 —— 虽然累,但守住了对居民的承诺。
管线改造完成后,小区道路翻修紧接着启动。这条道路已经用了几十年,路面坑坑洼洼,下雨天到处是积水,老人和孩子走路很不方便。赵承平把道路翻修的核心要求告诉施工队:“路基必须压实,压实度不能低于 95%,路面平整度误差不能超过 3 毫米,一定要给居民们修一条平整耐用的路。”
路基施工那天,赵承平拿着测土仪,在工地上来回走动,每隔五米就取一次土样检测。“这里的压实度不够,才 92%,必须重新碾压。” 他指着一处路基说。施工队的李师傅有些不耐烦:“赵组长,差一点没事,肉眼都看不出来。”“不行,差一点都不行!” 赵承平的语气坚定,“路基是道路的基础,压实度不够,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裂缝和坑洼,到时候还得返工,反而更麻烦。” 他想起之前检查过的一个项目,就是因为路基没压实,不到一年路面就坏了,居民们意见很大。“我们不能犯同样的错误,要做就做到最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