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赵瑞龙马上联系刘新建,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新建,你把汉东油气近三年的账,再从头到尾核一遍,不管是资金流向、项目审批,还是过往的合作协议,都要查细,确保没有任何漏洞,三天内给我答复。”
刘新建心里一紧,他知道赵瑞龙突然让他核账,肯定是有原因的,连忙应声:“瑞龙,你放心,我这就安排财务部门加班核查,绝不让账目出任何问题。”
接下来三天,刘新建几乎泡在汉东油气的财务室里,跟着财务人员逐笔核对账目。之前虽然已经平过账,但这次他格外仔细,连几万块的小额支出都没放过。查到一笔早年的设备采购款时,发现凭证附件少了一份验收单,他立刻让人联系当年的供应商,连夜补了过来。
等刘新建把“账目无任何问题”的报告发给赵瑞龙时,赵立春那边也收到了京都的调任通知——一周后启程赴京。
赵立春立刻召来刘新建,办公室里的灯光不算亮,映着他沉稳的神色。刘新建刚进门,就恭敬地喊了一声:“赵书记。”
赵立春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开门见山:“京都的调任通知下来了,一周后走,我已经跟上面打了招呼,带你一起去。”
刘新建又惊又喜,连忙起身:“赵书记,这……这太谢谢您了!我去京都,是有什么具体安排吗?”
“先在相关部门挂个职,不算实职,但胜在安稳。”赵立春语气平和,“你在汉东油气的账已经清干净了,没任何把柄可抓。到了京都,有我在,再加上你前大秘的身份,没人敢轻易动你。”
刘新建心里的石头彻底落地,再次道谢:“谢谢赵书记!我到了京都,一定守好本分,绝不给您添麻烦!”
赵立春点了点头,又叮嘱道:“走之前,把汉东油气的工作交接好,所有文件、印章都要按流程移交,别留下任何话柄。另外,过去的事,到了京都之后,不要再跟任何人提,包括以前的老同事。”
刘新建一一记在心里,郑重应声:“我记住了,赵书记,一定按您的要求办。”
回去后,刘新建立刻着手整理工作交接材料,把汉东油气的项目进展、财务状况、人员情况都梳理得清清楚楚,连一份会议纪要都没落下,确保交接时不出任何纰漏。
消息传到赵瑞龙耳朵里,他彻底放了心。刘新建是父亲最信任的前大秘,向来对父亲恭敬有加,加上账目全清后调去京都,就算有人想查,一来没证据,二来也得掂量掂量赵立春的后台——不说赵立春自己的人脉,单是他那个大佬级别的亲家,就不是一般人敢得罪的。
“这样一来,汉东的尾巴算是彻底理干净了。”赵瑞龙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香江夜景,“爸到了京都,新建也跟着过去,赵系在汉东的根基,就算后续有人空降,也动不了。”
而此时的刘新建,正对着电脑核对交接清单,想起赵书记的安排,心里满是踏实——能跟着赵书记去京都,哪怕只是挂个闲职,也比在汉东担惊受怕强,往后在京都,有赵书记护着,日子肯定安稳。
赵立春启程赴京的前一天上午,汉东省委大楼的小会议室里,气氛比往常更凝重几分。参会的是赵系核心成员,并非完整的省委班子——高育良、吴春林、宣传部长,还有刚升任副省长兼省公安厅厅长三个月的祁同伟。
祁同伟坐在末位,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笔记本。三个月前,在赵瑞龙的推荐和赵立春的运作下,他刚通过省人大常委会任命,跻身副省级行列。虽不是省委常委,不算核心班子成员,但作为赵系在政法系统的关键力量,这场收尾会他必须在场。
赵立春坐在主位,面前摊着一份文件,目光扫过众人:“今天召大家来,是敲定最后一件事——这份人事拟任名单,交接给新书记。”
他抬手将文件推到桌中央,封面“汉东省重点岗位拟任人选名单”几个字格外醒目。“最初拟定135人,现在减到134人。”赵立春看向祁同伟,语气带着几分肯定,“同伟三个月前已经上任副省长,原名单里给他留的名额自然空了。”
祁同伟连忙欠身:“全靠赵书记栽培,我一定守好岗位,不辜负您的信任。”他清楚,自己能从正厅级厅长晋升副省级,完全是赵立春一手运作,这份恩得记牢。
高育良拿起名单翻了两页,眼神了然:“这份名单改得很彻底,之前那几个有过资金疏漏的,全换成了背景干净的。新书记来了,挑不出错。”作为省委副书记,他清楚常委班子的配置,也明白赵立春召祁同伟来的用意——稳住政法口的关键人。
吴春林附和道:“都是基层起来的老资格,履历没任何瑕疵。就算新书记想调整,也得先看这批人的实绩,短时间动不了根基。”他身为组织部长,名单的每轮修改都经他手,清楚哪些人是赵系的“自己人”。
赵立春敲了敲桌面,语气郑重:“这份名单我不提交常委会表决,留给新书记牵头处理。表面是尊重,实则是把我们的人嵌进去——新书记初来乍到,不会轻易全盘否定既定人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