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课开始了,老师要大家用刚刚学过的单词组成简单的句子。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例句:“I see a cat.”然后让同学们模仿着说句子。小宸想了想,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这几个单词,应该没问题。他信心满满地站起来,大声说:“I see a 砍特。”同学们听到他的回答,又一次哄堂大笑起来。小宸的脸像熟透的苹果一样红,他有些沮丧地坐了下来。老师微笑着鼓励他说:“小宸,我们要用正确的发音来说句子哦。不要灰心,多练习就会进步的。”小宸听到老师的话,又重新站起来,深吸一口气,这次他认真地纠正了发音,说:“I see a cat.”虽然这次发音正确了,但是他说得结结巴巴的,就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鸭子,走一步停一下,每个单词之间都有很长的停顿。
随着课程的深入,小宸开始接触到一些英文的语法知识。老师在讲解名词的单复数时,小宸听得云里雾里的。老师站在讲台上,拿着一支红色的粉笔,一边在黑板上写着例子,一边讲解:“一个苹果是‘an apple’,这里的‘an’是用于元音开头的单词前,表示‘一个’的意思。当有两个苹果的时候,就是‘two apples’,我们要在名词后面加上‘s’来表示复数,这就是名词复数形式的变化。大家要注意不同单词的复数形式可能会有不同的规则哦。”小宸眼睛盯着黑板,心里却像一团乱麻。他小声嘀咕道:“为什么要变来变去的呢,好麻烦啊。”当老师让大家做练习的时候,小宸就犯难了。题目是要写出“box”(盒子)的复数形式,小宸想了半天,根据之前老师说的在单词后面加“s”的方法,写了个“boxs”。老师检查作业的时候看到了,走到小宸的座位旁,指着他的答案说:“小宸,这个单词的复数形式是‘boxes’,因为‘x’结尾的单词,复数形式要加‘es’哦。”小宸无奈地叹了口气,觉得英文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自己总是在里面迷路,找不到正确的出口。
有一天,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一个英文小演讲,主题是“My Family”(我的家庭)。小宸回到家后,坐在书桌前,对着空白的纸张苦思冥想,不知道该怎么写。他一会儿挠挠头,一会儿咬着铅笔,眉头皱得紧紧的。妈妈在一旁看到小宸那苦恼的样子,走过来鼓励他说:“小宸,你可以先介绍一下家里有几口人,然后说说他们都是做什么的。这很简单的,就像你平时给小伙伴介绍自己的家人一样。”小宸听了妈妈的话,眼睛一亮,开始按照妈妈的提示写自己的演讲稿。他写道:“My family has three people. My father is a worker. My mother is a 妈姆(他本来想说‘mother’,但是发音错误). And I am a student.”妈妈在一旁看着他写,当看到“妈姆”这个词的时候,忍不住笑了起来。小宸抬起头,疑惑地看着妈妈,妈妈笑着说:“小宸,这个单词是‘mother’,不是‘妈姆’哦。”然后耐心地帮他纠正了错误。
到了演讲的那一天,小宸紧张得手心直冒汗。他站在教室的讲台旁边,眼睛偷偷地往台下看,看到同学们都在看着他,他的心跳得更快了,感觉都快到嗓子眼了。他慢慢地走上讲台,双手紧紧地抓着演讲稿,手心里的汗水都把纸张浸湿了一点。他开始演讲:“My family has three people. My father is a worker. My mother is a mother. And I am a student.”虽然他已经尽力了,但是他的发音还是有些不标准,而且演讲的时候声音很小,就像一只小蚊子在嗡嗡叫。不过,同学们还是很友善地给他鼓起了掌,小宸心里很感激,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他走下讲台,回到座位上,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英文,下次演讲一定要更好。”
在学习英文的过程中,小宸也有一些有趣的联想。有一次,老师教“elephant”(大象)这个单词,小宸看着单词的拼写,突然眼睛放光,他兴奋地对旁边的同学说:“你看这个单词,‘e’像大象的耳朵,‘l’像大象的长鼻子,‘e’又像大象的另一只耳朵,‘p’像大象的脚,‘h’像大象的身体,‘a’像大象的眼睛,‘n’像大象的尾巴,‘t’像大象的象牙。”同学听了,觉得很有趣,也跟着他一起想象起来。他们俩在座位上小声地讨论着,还不时地比划着大象的样子。老师看到他们在下面窃窃私语,放下手中的课本,走过来问怎么回事。小宸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听后,笑着说:“小宸,你很有创意呢,不过我们还是要把重点放在单词的发音和用法上哦。”小宸听了老师的话,点了点头,心里却在想:“如果英文单词都能这么有趣地去记就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