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的额头上,也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但他,仿佛,丝毫,没有感觉到。
他,依旧,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如同一个最冷静、也最残忍的数学家。
林泰,在心里, 默默地,计算着据点内的守军人数。
这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基于各种不完整信息,进行概率推演的数学题。
他,开始,分解变量。
变量一:可见兵力。
了望塔上,一个固定哨。入口处,一个双人重机枪组。工事之间,有三个流动的巡逻哨。总共,是六个人。
变量二:潜在兵力。
门口,有站岗的。那几栋建筑里,就必然,有负责通讯的、负责情报分析的、负责后勤的,甚至,是负责指挥的军官。根据建筑的规模,和刚才那辆补给卡车的运载量,他可以,大致推算出,房屋内部,应该,容纳着一个排级单位的兵力。
变量三:预备兵力。
那两辆吉普车,通常,是四人一组。这,可能,是一个随时可以出动的、快速反应小组。
从可见的哨兵和巡逻兵来看, 暴露在外的,至少,有六名战斗人员。不,刚才,他又看到一个从房间里出来,去上厕所的。那就是七个。这个数字,在不断地,动态变化。林泰在心里,默默地,记下了每一个出现过的、不同的人脸。
经过了长达十分钟的、不间断的观察,他基本可以确定,据点外围的、可见的常驻兵力,应该,在十人左右,分为固定哨和巡逻队,彼此,形成交叉火力,互为犄角。
考虑到房屋内,可能还有负责通讯、情报、指挥和后勤的人员, 以及,正在休息的、轮换下来的战斗人员,那么,总人数, 绝对,不会低于一个加强排。
可能,在三十人左右。
林泰,在自己的脑海中,得出了一个冰冷的、残酷的数字。
三十人……
而且,是据守着坚固工事、拥有重火力、并且,很可能,装备精良的三十名职业军人。
这,对他们区区五个人来说, 即使是偷袭,也绝对,是个不小的、 甚至,可以说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张冲, 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凑了过来。他伸出一只蒲扇般的大手,轻轻地,拍了拍林泰的肩膀。
林泰的身体,没有丝毫的颤动。他知道,这不是警报,而是提醒。
张冲的手,没有收回,而是,伸出食指,极其缓慢而稳定地,凌空,点了点。他先是,指了指那座高耸的了望塔,然后,又分别,指向了入口处的那挺重机枪,以及,屋顶上,那两个呈掎角之势的、用沙袋垒成的机枪巢。
林泰的目光,跟随着他的指引。
他瞬间,就点头表示明白了张冲的意思。
这个五大三粗的、平日里,看起来,有些冲动鲁莽的汉子,在战场嗅觉和火力配置的理解上,有着一种近乎野兽般的、可怕的直觉。
他,点出了这个据点,防御体系的“骨架”。
那,是一个完美得,足以写进任何一本军事教科书的、经典的“三角交叉火力”防御模型。
了望塔,是制高点。它,可以,俯瞰整个战场,为下面所有的火力点,提供信息支援和远程精确打击。
入口处的重机枪,是正面“铁闸”。它,可以,封锁住唯一一条,可供车辆和大规模人员,进入据点的道路。任何试图,从正面强行突入的敌人,都将在瞬间,被它那狂风暴雨般的弹幕,撕成碎片。
而屋顶上的那两个机枪巢,则是致命的“两翼”。它们,不仅,可以,与正面的冲击 newpage 机枪,形成交叉火力,彻底,封死正面所有的进攻角度,更可以,居高临下,压制住来自丛林侧翼的、任何可能的渗透。
这三个点,组成了一个稳固的、几乎没有任何射击死角的等边三角形。任何一个点,受到攻击,另外两个点,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
据点的机枪位置,布置得,很专业。专业到了,让林泰,都感到一阵头皮发麻的地步。这,绝对,是出自一个精通阵地防御的、高手的手笔。它们,就像三只睁着眼的、嗜血的独眼巨人,彼此守望,形成了交叉火力网, 将整个据点,都笼罩在了一片死亡的阴影之下。
强攻?
那,根本,不是一个选项。
那,是驱使着血肉之躯,去硬撼钢铁风暴的、愚蠢的自杀行为。几乎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机会。
林泰的心,彻底,沉入了谷底。
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那股冰冷的、令人窒息的空气,压入肺腑。然后,再缓缓地,吐出。
当他,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眼神中,那最后一丝的情绪波动,也消失了。
他,已经,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观察了约半小时, 将据点的每一个细节,都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脑海之后,林泰, 终于,向后,打出了一个极其简洁的战术手势——“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