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发现了几本当年随郑和下西洋的通事(翻译)或随船医官留下的笔记残本。
里面虽然文字俚俗,却生动记载了海外诸国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以及……那些地方对大明瓷器、丝绸的渴望,和当地港口的繁荣景象。
张时安如获至宝,将这些发现一一摘录、誊抄,分门别类,秘密整理成册。
他给这些笔记起了个不起眼的名字——《瀚海拾遗》。
这看似枯燥无味、被排挤的工作,正为他日后进一步完善《海事疏》、用无可辩驳的史料证据来反驳守旧派“祖制不可违”、“片板不得下海”的僵化论调,积累着致命的弹药。
他将这冰冷的、被遗弃的库房,当成了自己进入朝堂的第一个秘密战场,默默耕耘,等待着在关键时刻亮出锋刃的时刻。
这一日,当他从一堆几乎要散架的故纸中,小心翼翼地拾起一本封面已经缺失、内容残破不堪的奏疏抄本。
拍去厚厚的灰尘,就着窗外昏黄的光线,勉强辨认出开篇的标题——《海疆兵备疏》。
再看落款,作者竟是嘉靖朝抗倭名将俞大猷时,他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屏住呼吸,仔细翻阅,虽然残缺,但其中关于水师训练、战船改造、以及“海防重于陆防”的远见卓识,依旧力透纸背,让他心潮澎湃。
他的嘴角,终于抑制不住地露出了一丝了然于胸、充满信心的微笑。
翰林院的风波只是开始,他这艘承载着帝王期望与个人抱负的舟船,已经沿着自己认定的航向,稳稳地驶入了深水区。
而他知道,这潭深水之下,更多的暗流、更大的风浪,正在前方悄然汇聚,等待着他。
喜欢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请大家收藏:(m.38xs.com)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