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根据《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周科举改革助推寒门官员比例升至45%。】
【总得来说,武则天是一位在后世争议极大的人物,她被李白誉其为“七圣之一”,却又被理学家斥为“渎乱纲常的淫妪”,甚至有明清小说将其妖魔化(如《镜花缘》),反映明清理学家们对她的恐惧。】
【她成为了事业型女性的榜样,却又在后世被很多人将其贬的一文不值,说她除了是个女皇帝一无是处,但在后世依旧有无数人会从她身上发现她的闪光点,公正的看待她的一生,为她写就论文,出品书籍,但这或许便是也她立下无字碑的意义——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纵然历经无数抹黑与贬低,哪怕有人说她的无字碑就是一张白卷,但她依旧是凭借自身的能力在历史中争得一席之地的女皇帝,或者说她能在一个封建时代成为一名正统的女皇帝本就是她一生成就的最好证明。】
看着光幕上的种种,又看到明清小说竟将自家陛下妖魔化,上官婉儿的脸色都有些发白,她担忧地看着武则天,正想开口说些宽慰的话。
“陛下……”
然而她话未出口,武则天却忽然笑了起来,笑得十分开怀,只是那笑声中充满了不屑。
“无碍,婉儿。”她摆了摆手,示意上官婉儿不必多言,凤眸中闪烁着戏谑的光。
“哼,你瞧瞧,那些明清时候的理学家,怕朕都怕成什么样了?”她轻哼一声,语气里满是讥讽,“你让他们到朕面前看看,他们敢开这个口吗?”
“你想想那些在朕登基前口若悬河之人,被押到朕面前时,哪一个不是瑟瑟发抖?最后朕要杀他们的时候,又有哪一个不是开口求饶?朕又如何会在意这些身后之言?”
“至于那些后世的争议,”武则天轻笑一声:“呵,届时朕都身故多少年了,未来的朕敢留下无字碑,朕就不怕后世议论。”
她的目光重新落回光幕,看着上面对自己的种种评说,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你看,后世不是还有那么多人愿意花费心力去研究朕的过往,去剖析朕的功过?又有那么多孩子,喜欢朕,甚至愿意为朕写歌。既然如此,那朕为何要去在意那些,只愿意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事情的人的想法呢?”
“婉儿,朕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完美无缺之人。”武则天看着上官婉儿:“朕不需要他们只能看到朕的功绩。朕只需要他们能够公平地看待朕,看得到朕的功,也看得到朕的过。只需如此,无论他们最终是喜欢朕,亦或者是不喜欢朕,无论他们是男子,亦或者是女子,朕都会感谢他们,为朕这一生,留下一个公允的注脚。”
一番话说完,武则天重新落座,神态自若,仿佛刚才那席卷千年的争议,不过是拂过衣袖的一缕微风。
玄猫城内,嬴政、刘彻、杨坚、赵匡胤几位帝王,看着光幕前那个神态自若的女帝,心中也不由得生出几分异样的情绪。
她倒是豁达。
不过转念一想,也是,若她真是个会在意旁人看法,畏惧流言蜚语的女子,又如何能在那样的时代,以女子之身,一步步踏上那至尊之位?
一时间,他们心中对这位华夏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帝,不由得多了一丝真正的钦佩。
武则天此刻却浑不在意旁人的目光,她噙着一抹笑意,侧头看向身旁的婉儿,戏谑道:“哼,婉儿,你看,后世的歌曲中,又唱到你了呢,看来后世之人,确实很喜欢你啊。”
上官婉儿闻言一怔,连忙将目光重新投向光幕。
(林)“谁,一身风雅奉君王~”
(林)“持素心清明,秤天下才郎~”
(林)“遇合锦绣黄粱,纷纭中静赏~”
随着歌声,光幕之上,新的文字缓缓浮现。
【上官婉儿,别称:上官昭容,唐代、武周着名才女。】
【文学成就:创立“上官体”,主持昆明池诗会,总编典籍,主要作品有《彩书怨》《上官昭容集》二十卷,《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等。】
【政治成就:掌诏命起草,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时人称“内宰相”;首创“十科举人制”,扩大修文馆规模。】
看着光幕上罗列的文字,上官婉儿的嘴角也不由自主地勾起一抹浅笑,但她还是很快收敛心神,转身对着武则天深深一揖,言辞恳切:“皆赖陛下信重提携,否则婉儿又如何能于青史之上,留下姓名。”
“你啊,无须谦虚。”武则天笑着摆了摆手,目光中却多了几分深意,“婉儿,如今不一样了,未来的一切,也会不一样。”
上官婉儿何等聪慧,立刻便明白了自家陛下的言下之意,她抬起头,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光亮:“是,陛下!未来的一切,皆会有所不同!”
武则天满意地点了点头,话锋忽地一转:“此前,光幕上所呈现的朕那些争议之事,你可都记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