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传来江明华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温和的声音:“刚结束一个项目碰头会,总算把新区那个社区活动中心的最终方案定下来了。你那边呢?文化节筹备得怎么样了?是不是又要加班?”
“班会刚结束,把任务都分派下去了。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林雪萍语气轻松,“今晚倒是不用留太晚,不过得去展馆现场看看布置情况。你呢?晚上有安排吗?”
“我过来找你吧。”江明华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正好路过你们学校,一起吃点东西,然后陪你去展馆。我也顺便看看韵华那小子捣鼓的东西靠不靠谱,别关键时刻掉链子。”
听他提到弟弟,林雪萍忍不住笑了:“韵华这次很认真,他们组的创意挺好的。那你大概多久到?”
“二十分钟吧,老地方,校门口等你。”
“好。”
挂了电话,林雪萍加快了收拾的速度。想到等会儿就能见到江明华,一天忙碌带来的倦意似乎都消散了不少。这种默契的、无需过多言语的陪伴,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最寻常却也最珍贵的部分。
夕阳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时,林雪萍走出了校门。远远就看见江明华那辆线条流畅的SUV停在熟悉的树荫下。他倚在车门边,脱掉了略显严肃的西装外套,只穿着一件浅灰色的棉质衬衫,袖子随意地挽到手肘,露出结实的小臂。晚风吹拂着他略显凌落的黑发,他正低头看着手机,侧脸在夕阳余晖中显得轮廓分明。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看到林雪萍,脸上立刻绽开一个毫无保留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很自然地接过她手中略显沉重的公文包和装材料的提袋。
“等很久了?”林雪萍看着他问。
“刚到。”江明华拉开副驾驶的车门,护着她的头顶让她坐进去,弯腰帮她系安全带时,一股淡淡的、属于他的清爽皂角混合着一点点木料的气息萦绕过来,让林雪萍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抬头时,目光与她近在咫尺的对上,两人都微微愣了一下,随即相视一笑,一种无需言说的亲昵在狭小的空间里流淌。
“想吃什么?”江明华坐回驾驶位,一边启动车子一边问。
“有点累,不想吃太复杂的。要不就去学校后面那条街新开的那家云吞面馆?听说味道不错。”
“听你的。”
面馆不大,但干净整洁,这个时间点人还不多。两人找了个靠窗的安静位置坐下。热腾腾的鲜虾云吞面很快端了上来,清澈的汤底,皮薄馅大的云吞,翠绿的葱花,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动。
林雪萍确实是饿了,小口却迅速地吃着。江明华把自己碗里的两只云吞夹到她碗里:“多吃点,看你最近又瘦了。”他的动作自然无比。
“哪有。”林雪萍嘴上否认,心里却甜丝丝的,没有拒绝他的好意。她夹起一只饱满的云吞,吹了吹气,送入口中,鲜美的滋味在舌尖绽开。“你们那个活动中心的方案定了?顺利吗?”
“嗯,总算敲定了。主要是和甲方在环保材料的使用比例上有些分歧,沟通了几轮。”江明华一边吃着自己那碗面,一边简单说着工作上的事,语气平和,带着一种事情解决后的松弛感,“不过最终效果应该不错,保留了老建筑的一些特色,又融入了很多适合社区居民活动的现代空间。”
林雪萍专注地听着,不时问一两个问题。她很喜欢听江明华聊他的工作,那些关于空间、结构、光影、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创造,总能让她看到他不轻易示人的、充满热情和专业魅力的一面。他们之间的交流,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饮食男女,深入到彼此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共鸣。
吃完饭,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两人步行前往不远处的学校室内体育馆,那里是文化节的主展馆。此刻的体育馆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各个班级的学生都在紧张地进行着最后的布展工作。锯木头的、钉钉子的、调试音响灯光、粘贴装饰画的……空气中弥漫着油漆、木材、胶水和青春汗水混合的独特气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林雪萍和江明华一走进场馆,就看到了高二(三)班的区域。最显眼的无疑是那个已经初具规模的巨型DNA双螺旋模型,几个学生正在给它缠绕最后象征碱基对的彩色灯带。而旁边的角落,江韵华正和科技组的成员围着一个半人高的、结构复杂的装置忙碌着,桌上摆满了各种工具、电线和电脑。
许清瑶也在那里,她似乎刚和宣传组的同学沟通完,手里拿着相机,正对着科技组的装置取景。看到林雪萍和江明华过来,她立刻笑着打招呼:“林老师好!明华哥你也来啦!”
“过来看看你们准备得怎么样。”林雪萍笑着回应,目光扫过展位,整体框架已经搭好,视觉效果比她预想的还要出色,“进度不错啊。”
江韵华听到声音抬起头,看到哥哥和林雪萍,脸上露出一丝惊讶,随即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哥,林老师,你们怎么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