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看着系统提示,心里涌起一阵激动,耽误了好几天,这坑爹任务总算是完成了。
家族改革,要如何改呢?
贾璋接过印信,转身面向贾家族人,朗声道:“承蒙诸位长辈信任,我一定会承担起这份责任,恪尽职守,恢复先祖荣光。”
“今天,正好趁着全体族人都在,我有几件事想和大家商议。”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这小子才刚当上族长,这么快就要发号施令了。
贾璋清了清嗓子:“第一,公布族产账目,让每个族人都知晓宗族财务状况。”
“族产属于全体族人,每一笔收入,每一笔支出,自然也应该让全体族人都知晓。”
此言一出,祠堂内顿时议论纷纷。
“公布族产账目?”
“这倒是新鲜事。”
“从来没听说过这种做法。”
贾璋等议论声稍歇,继续道:“一个大家族,必须要有独立的经济系统,不能和私产混为一谈。”
“贾氏宗族也不能和荣国府、宁国府混为一谈。”
贾赦听了,嗤笑一声:“宝玉,你说得倒是头头是道,可我想问问,咱们贾家有族产吗?”
贾璋点了点头:“赦大伯说得对!所以,下面我就要说第二点——购买田庄、祭田、学田等家族产业。”
“偌大的贾家,若是没有与之匹配的族产,岂不是一个笑话?”
“如今,大部分家族活动全都依赖于宁荣两府,无论是祭祀还是族学,乃至于今天的宗族大会,皆是如此。”
贾璋环视众人,声音愈发洪亮:“以族学为例,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有供给银两,按俸禄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
“说句大不敬的话,若是咱们贾家无人做官了,那这族学还办不办了?”
“若是宁荣两府衰败了,那整个贾氏宗族,岂不是要一败涂地?”
“到时候,我们岂不是愧对先祖?”
贾璋这话虽然难听,但确实是道出了实情。
即便宁荣两府不衰败,但它们今后若是不愿意出钱了,那这族学还不是一样办不下去。
族人们听了,纷纷点头称是。
贾赦冷笑道:“你要购买族产,我没意见,但我想问,银子从哪里来?是你出还是让全体族人们出呢?”
贾璋反问道:“赦大伯,难道不购买族产,宁荣两府每年就不需要祭祀祖先了吗?就不需要给族学拨款吗?各种家族活动和会议,就不需要花钱吗?”
“把这些钱,提前拿出来购置祭田和学田,每年的产出供给祭祀和族学费用,岂不正好?”
贾赦当即反对:“说白了,你还不是想从宁荣两府拿钱,而且还是一次性拿一大笔钱!”
贾璋道:“现在拿以后就不用再拿,不是一样的吗?何况,现在两府正在鼎盛之时,难道拿不出来这些钱吗?”
“现在,家族富贵却不做这些,难道要等到衰败的时候,再追悔莫及吗?”
“须知,这种用于祭祀和族学的产业,就连官府也是不能没收的。”
“即便家族败落了,贾家的子孙后代至少还有个退路,还能有地方读书、务农,祖宗祭祀和家族教育也能永远延续下去。”
族人们听说不需要他们交钱,又有这么多好处,纷纷出言表示支持。
贾赦眉头紧锁,质问道:“谁知道你拿了这些银子会用去做什么?”
“万一全被你贪墨了呢?被你拿去笼络人心了呢?”
贾璋正色道:“这正是我刚才为什么要说公布族产账目的原因。”
“从一开始,就严格记录族产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让全体族人共同监督。”
“从根源上杜绝损公肥私、侵占家族资产、分配不公等现象。”
贾璋转向贾敬和贾政:“敬大伯、老爷,你们的意见如何?”
贾敬微微颔首:“倒是可行,宁国府可以一次性拿出十年的家族费用,用于购买族产。”
贾政也表示同意:“此事确实对家族发展有利,应当趁早筹划。”
贾赦本欲反对,但荣国府又不是他当家,他说了也不算,只得闷声不语。
贾璋见贾敬贾政都都同意,继续道:“第三点——改革族学。”
“从这次的族学纠纷就可以看出,这样的问题绝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是这次暴露了出来。”
“学生们在族学不好好学习,整天不务正业,混日子,不仅浪费金钱还浪费时间。”
贾代儒听了,脸上有些挂不住,但贾璋说的确实也是事实,他也不是不想管,只是年纪大了,有心无力。
贾璋继续道:“以后在族学要增加武科,锻炼身体,打磨筋骨,提高家族子弟的身体素质。”
“看看现在的族中子弟,大多都手无缚鸡之力,哪里还有半点将门世家的样子?”
“其次,还要增加商科,不是让他们去经商,而是要知道商业运行的基本逻辑,至少将来要能管理一定的产业。”
贾代儒出言反对:“家族子弟学四书五经,专心科举就够了,搞这些乱七八糟的做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