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辅料处理:葱花切至0.5cm长,姜末切得极细(避免吃着有姜块,影响口感);将葱花、姜末放入挤干的萝卜丝中,加1g白胡椒粉、2g白砂糖,用手轻轻拌匀(调味不要太重,突出萝卜的清甜)。
- 面糊调制准备:中筋面粉和细淀粉放入另一个大碗,加2g盐、1g小苏打、2g酵母,用筷子翻拌均匀(确保粉类和调料充分混合,避免局部过咸或有碱味)。
2. 调制发酵面糊:
- 取挤出的萝卜水(约150ml),若不够再补清水,总水量控制在220ml左右(用萝卜水和面,增加风味);将水缓慢倒入粉类中,边倒边用筷子搅拌(沿一个方向搅拌,避免画圈产生过多气泡),搅至无干粉颗粒,面糊呈“稠糊状,能挂在筷子上不掉落”的状态(太稀加少量面粉,太稠加少许清水)。
- 面糊调好后,盖上保鲜膜,放在温暖处(灶膛旁,温度约25℃)静置20分钟(短时间发酵,让面糊更蓬松,炸出的油墩外皮更酥、内里更软)。
3. 预热与装勺:
- 纯菜籽油倒入铁锅中,油面高度约5cm(能没过半个铁勺即可),中火加热(油温升至160℃,判断方法:插入筷子,周围冒出细小气泡,且气泡上升速度较慢);同时,将两个圆形铁勺内壁均匀刷一层薄油(防粘,炸好后易脱模)。
- 面糊发酵好后,先舀1勺面糊倒入铁勺中,约占勺身的1/3(底部薄一些,避免外皮过厚);再放入1小把拌好的萝卜丝(约30g,不要放太多,否则炸不透);最后再舀1勺面糊,覆盖在萝卜丝上,用筷子轻轻压平(确保萝卜丝被面糊完全包裹,避免炸时漏出)。
4. 炸制与控油:
- 将装满面糊和萝卜丝的铁勺缓缓放入油锅中,不要用力过猛(避免油溅出),保持中火炸制(油温稳定在160-170℃,过高易炸糊,过低吸油过多);炸1分钟后,用筷子轻轻推动油墩边缘(防止粘连在勺上)。
- 炸至2分钟时,油墩表面呈浅金黄色,用筷子将油墩从铁勺中轻轻挑出(若粘勺,可先在油中晃一晃,再挑),继续在油中炸1分钟(让外皮更酥脆,内部熟透);此时油墩浮在油面,表面呈金黄色,用筷子敲击有“咔嚓”声,说明已经炸好。
- 用漏勺将油墩捞出,放在铺有厨房纸的盘子上,吸去表面多余油脂(减少油腻感,吃着更清爽);接着炸下一个,重复装勺、炸制步骤(每次炸前,铁勺可再刷少量油,防粘效果更好)。
5. 食用建议与注意事项:
- 现炸现吃:刚炸好的油墩外皮酥脆,咬开后内里软糯,萝卜丝的清甜混着葱花的香味,趁热吃口感最佳,配一碗热粥或豆浆,就是一顿满足的早餐。
- 复热方法:冷藏后的油墩,用空气炸锅180℃加热5分钟,或平底锅放少量油,中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即可恢复酥脆口感(避免用微波炉加热,会变软)。
- 常见问题解决:若外皮不酥脆,可能是油温过低或炸制时间不足,可适当提高油温(不超过180℃),延长炸制30秒;若内里发柴,是萝卜丝没腌透或挤干水分不够,下次可延长腌制时间至15分钟,挤干时多用力;若有异味,是油的问题,需更换纯菜籽油。
6. 成品特点:
- 油墩呈金黄色,表面凹凸不平,带着葱花的绿色点缀,外皮摸起来酥脆,用手轻轻一掰,“咔嚓”一声就断开,掉渣少。入口先是外皮的油香和酥脆感,接着是内里软糯的面糊,再咬下去就是清甜多汁的萝卜丝,没有丝毫发涩或柴硬的口感,葱花和姜末的香味恰到好处,不油腻、不齁咸,吃完后嘴里还留着萝卜的清甜味。王瘸叔拿起一个刚炸好的油墩,吹了吹热气,咬了一大口,眼睛瞬间亮了:“就是这个味!外酥里嫩,跟我刚开摊时炸的一模一样!”
三、油香漫巷客归来,反转认错成帮手
晚星帮王瘸叔把刚炸好的油墩摆到摊前,金黄的油墩冒着热气,油香混着萝卜的清甜飘出去,很快就引来了晨练回来的李大爷。李大爷凑过来闻了闻,笑着说:“瘸子,你这油墩今天怎么这么香?前几天买的那批,硬得能硌牙,今天这味儿,隔着三条巷都能闻到!”
晚星递上一个油墩:“李大爷,您尝尝,用的是纯菜籽油和新鲜青萝卜,刚炸好的,热乎着呢。”李大爷接过咬了一口,酥脆的外皮在嘴里化开,连连点头:“好!好!这才是正经油墩的味儿!外皮酥,内里嫩,萝卜丝还带着清甜,给我来两个,带回家给老伴也尝尝。”
消息传得快,没一会儿,摊前就排起了小长队。送孩子上学的王嫂买了三个,说孩子就爱吃这口;开杂货铺的张叔也来了,笑着说:“瘸叔,前几天我尝了你的油墩,还以为你手艺退步了,原来不是你的问题,今天这油墩,我得买五个回去当午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