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平台如同一个谨慎的巨兽,以最低功耗模式,悄无声息地滑行到目标行星碎片的引力边缘。
近距离的扫描图呈现在主屏幕上,比之前更加清晰,也更加令人震撼。
这绝非普通的行星碎片。它更像是一块被强行撕裂的、凝固的战争纪念碑。巨大的金属舰船残骸如同巨兽的骨骸,扭曲着、断裂着,嵌在破碎的岩层中。依稀能辨认出一些炮台的基座、装甲的碎片,以及一个几乎被彻底摧毁的轨道防御平台骨架。所有的一切都覆盖着厚厚的宇宙尘埃和冰霜,寂静无声,仿佛时间在这里已然凝固。
“扫描确认,稀有金属和晶化矿物信号主要来源于西北象限的那艘大型战列舰残骸内部,以及其周边散落的碎片带。”陈筱雨汇报着,同时将高精度扫描图放大,“残骸结构极其不稳定,内部辐射水平偏高,存在大量真空环境和小型碎片云。”
资源近在眼前,但环境恶劣,危机四伏。
“平台状态如何?能否承受更近距离的靠泊,或者使用牵引光束直接采集较大碎片?”林洛问道,他的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经过短暂的休整,精神稍微恢复了一些。
【否决。】“管理员”冷静地回应,【平台当前结构强度不足,近距离靠泊易受碎片云碰撞风险。大型牵引光束能耗过高,且目标残骸结构脆弱,强行牵引可能导致整体崩塌,资源损失率预估超过70%。】
“也就是说,必须派人下去,进行人工勘探和采集。”林洛得出了结论。这是最冒险,但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
目光扫过控制室内众人。
秦雪靠在椅子上,肩部裹着厚厚的绷带,虽然意志依旧坚定,但失血和虚弱让她短时间内无法承担高强度的外勤任务。
李静雅仍在医疗舱内深度沉睡,生命体征平稳但远未恢复,她是重要的战力,但现在更需静养。
苏婉清必须留守医疗区,监控两位伤员,同时也负责平台的生命维持系统,不可或缺。
陈筱雨是技术核心,需要坐镇控制室,协调“管理员”进行扫描、导航和外部监控,远程支持勘探小队。
那么,能够下去的人选,似乎只剩下……
“我去。”林洛站起身。他是“传承者”,拥有“方舟核心”的庇护,对能量和环境变化的感知最为敏锐,身体素质虽然普通,但已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
“不行!”苏婉清立刻反对,“你的精神力透支还没恢复!下面情况未知,太危险了!”
“我同意苏医生的意见。”陈筱雨也担忧地看着他,“而且你需要在这里统筹全局。”
“但没有更合适的人了。”林洛摇摇头,“我们不能坐等能源耗尽。‘管理员’,平台内部是否有可用的工程机器人或者外骨骼装甲?”
【工程机器人单位存量:12台‘工蜂’系列轻型机器人。状态:待机。可执行预定程序的采集、搬运任务,但缺乏复杂环境下的自主判断和应变能力。】
【外骨骼装甲库存:3套‘扞卫者’III型通用动力装甲。状态:封存。需进行出战前检测与调试,预计需要三十分钟。】
有机器人!还有动力装甲!
希望大增。
“立刻调试三套动力装甲!准备所有‘工蜂’机器人!”林洛立刻下令,“筱雨,你远程指挥机器人集群,负责外围较安全区域的散落资源收集。我穿戴装甲,进入残骸内部勘探主要矿脉。”
“可是……”苏婉清还想说什么。
“这是命令。”林洛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成为“传承者”后,他自然而然地多了一份威严。
苏婉清看着他的眼睛,最终把话咽了回去,只是郑重地点点头:“一切小心。有任何不适立刻返回!”
三十分钟后。
格纳库的气密门打开,林洛深吸一口气,走进了其中一套“扞卫者”III型动力装甲。装甲闭合,系统自检完成,HUD界面亮起,各种数据流映入眼帘。虽然只是通用型号,但厚重的装甲和辅助动力系统依旧带来了显着的安全感。背后的多功能工程背包里装着采集工具、扫描仪和安全索。
另外两套装甲也准备就绪,但目前无人驾驶,可作为备用或运输工具。
十二台“工蜂”机器人如同金属蜘蛛般安静地待命,它们装备着切割臂、采集钳和小型储物仓。
“装甲系统正常,生命体征稳定。‘工蜂’集群待命。林洛,可以出发了。”陈筱雨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入林洛耳中。
“闸门开启。祝您好运,传承者。”“管理员”的声音响起。
格纳库的外闸门缓缓打开,露出了外面漆黑一片、点缀着破碎星辰的虚空。下方,那颗巨大的行星碎片如同一个沉默的、布满伤疤的巨人。
“出发。”
林洛操控着动力装甲,背后的推进器喷出微弱的蓝光,推动着他向着下方的废墟缓缓飘去。十二台“工蜂”机器人紧随其后,如同忠诚的蜂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