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决战前夜 - 周军的誓师
黄河咆哮:联军渡河与无形的战鼓
公元前1046年,二月初四(按周历计算)。冬日的尾巴带着刺骨的寒意,席卷着中原大地。宽阔浑浊的黄河如同一头被惊醒的黄色巨龙,裹挟着上游冲刷下来的冰凌和泥沙,咆哮着向东奔腾。巨大的冰块相互撞击,发出沉闷而骇人的“轰隆”声,仿佛天地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巨变擂响战鼓。
河岸边,一支庞大得望不到边际的军队,如同蛰伏的钢铁洪流,静静地等待着渡河的命令。这支军队的核心,是周武王姬发麾下经过多年锤炼、装备精良的“虎贲”(精锐甲士)和“戎车”(战车兵)。他们盔明甲亮,眼神锐利如鹰,弥漫着一种压抑不住的铁血杀气。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则是来自西方和南方广袤土地上的各族联军:庸、蜀、羌、髳(苗)、微、卢、彭、濮。他们的装束各异,武器五花八门——有披着厚重兽皮、手持巨斧的彪悍羌人;有身形矫健、擅长丛林作战、脸上涂着神秘油彩的髳(苗)人;有来自南方水泽、眼神锐利如隼的彭、濮战士;还有来自巴蜀之地、沉默坚韧却透着狠劲的庸、蜀、微、卢士兵。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信仰和图腾,但此刻,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同一个地方——黄河对岸那片被称为“牧野”的广阔原野,以及更远处,那座笼罩在昏黄暮色中、象征着商纣暴政的巨城——朝歌。
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风声、水声、冰凌碰撞声、战马的响鼻声、武器偶尔的磕碰声……汇集成一股无形的巨大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这不是寻常的征伐,这是对统治了六百年、庞然大物般的商王朝的终极挑战!每个人心里都在打鼓:我们能赢吗?朝歌城里,是否真的如传说中那般,有能喷火的怪兽和刀枪不入的魔兵?
在河边一处临时搭建的简陋高台上,周武王姬发迎风而立。他身披玄色犀牛皮甲,内衬朱红色战袍,腰悬象征王权的青铜宝剑“钺”(一种大斧)。寒风卷起他头盔上的红缨,猎猎作响。他看上去不过三十多岁,面容英武刚毅,线条如同刀刻。但他的眼神,却有着超越年龄的深邃和沉重。
此刻,他的目光掠过奔腾的黄河,似乎穿透了时空的阻隔,落在了朝歌城内那座奢华的鹿台上。他仿佛看到了不久前惨死的王叔比干那颗被挖出的、还在微弱跳动的心脏;仿佛看到了装疯被囚的箕子绝望的眼神;仿佛看到了兄长微子启被迫出走时悲凉的背影;更仿佛看到了酒池肉林间,那个拥着妖妃妲己、对天下汹汹民怨充耳不闻的暴君帝辛(纣王)!
一股混杂着悲愤、责任和巨大压力的洪流,在他胸中激荡冲撞。他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剑柄,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父亲周文王姬昌(西伯侯)临终前紧握他手的情景犹在眼前:
“发儿……商命将终……然其势犹巨……如虎狼盘踞……伐之……需……万……民……归……心……待……时……机……” 父亲那断断续续却字字千钧的嘱托,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灵魂深处。为了这一刻,他隐忍了多少年!积蓄了多少力量!联络了多少盟友!如今,时机就在眼前!八百诸侯孟津会盟的旗帜仿佛仍在眼前飘荡!
“武王,”一个沉稳苍老的声音在他身侧响起。正是那位被父亲尊为“师尚父”、如同定海神针般的传奇人物——姜尚(姜子牙)。他须发皆白,面容清癯,身披朴素的葛袍,手持一根象征军令的白旄(牛尾装饰的旗杆),眼神却锐利如电,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迷雾。“天时已至,地利已占,”姜子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姬发耳中,压过了黄河的咆哮,“商军主力仍在千里之外的东夷战场,朝歌空虚!商纣倒行逆施,人心尽失,连他自己的叔父比干都被他残害致死!此乃人和之极!此战,上应天心,下顺民意!武王,您还在忧虑什么?”姜子的话,如同淬火的利刃,瞬间劈开了姬发心头那团沉重的迷雾。
姬发深深吸了一口带着冰屑与水汽的凛冽空气,冰冷的空气刺入肺泡,让他精神陡然一振。他环视着高台下密密麻麻、望不到边的联军将士。他看到那些来自遥远西陲的羌人战士,脸上冻得通红,却依然紧握着武器,眼神里燃烧着原始的勇气和对未知的渴望;他看到髳人战士沉默地摩擦着手中的短刃,眼神里是对压迫者的刻骨仇恨;他看到了自己的嫡系“虎贲”们,坚毅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胜利的绝对信心和对统帅的无条件信任!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感,如同地底的熔岩,从他心底深处奔涌而出!父亲,您看到了吗?您积攒的仁德,您播下的火种,此刻,即将燎原!
姬发猛地转过身,面向东方,朝歌的方向,用力一挥手中的令旗!
“击鼓!传令——!渡——河——!”
他的声音如同惊雷炸响,瞬间盖过了黄河的咆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