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君请入座。"
林阳目光扫过糜竺,对其微微颔首后示意众人落座。虽已掌控徐州城,此刻他更需坐实这徐州之主的权柄。
待众人坐定,林阳朗声开口:"想必诸位已知,前任州牧陶谦失德妄为,上不敬天子,下不恤黎民。本官奉皇命督察徐州,现已肃清陶谦逆党。"
"肃清"二字被他咬得极重。在座官员彼此交换眼神,心知陶谦势力已彻底倾覆。
"在座皆是徐州栋梁之才,本官希冀——"
"林子远休得惺惺作态!你这逆贼将我家主公怎样了?"
话音未落,数名陶谦旧部突然拍案而起。林阳不怒反笑,权力更迭从来都伴随着腥风血雨。
"典将军,这几位大人染恙在身,且送他们回府将养。"
未待林阳开口,程昱已冷然下令。甲士应声而入,将 ** 者拖出大堂。他们的结局,在场众人心照不宣——毕竟陶谦经营徐州多年,岂会没有几个死忠之士。
“诸位之中,似乎不少人昨夜染了风寒?可还有人想告病回府的?”
林阳冷冷扫视堂下众人,既然坐上这个位置,他便不会再留情面。
若非手中无可用文臣,亦无合适官员填补——
他恨不能将眼前这群人尽数撤换!
可惜……
眼下这念头,终究只能想想。
自古有言:王朝更迭如流水,世家屹立似铁打。
缘由无他,只因天下文士尽被世家垄断。
书籍、教育……寒门子弟,何来求学之途?
广陵郡如此,徐州亦如此。
区区执笔小吏尚可寻得,然治县之才,十有 ** 出自世家。
至于郡州要职?更是世家的囊中之物!
正因如此,林阳不得不暂且安抚这群人。
若真杀尽了——
偌大徐州,谁来替他治理?
堂下众人闻言,谁还敢动?
此时离席,怕不是要带着全家共赴黄泉!
“甚好。”
见无人出言反对,林阳微微颔首。
至少陶谦的死忠,比预想中少得多。
“禀刺史,老臣有事上奏!”
陈珪忽地踏前一步,朗声抱拳。
满堂官吏俱是一怔:这徐州世家之首,此刻竟要出头?
莫非他也要为陶谦陪葬?
不合常理……
众官暗自惊疑间,陈珪已从袖中掏出一卷连夜拟就的文书。
广陵刺史林大人治下有方,境内百姓生活安定,民心所向,呈现太平景象......如今徐州州牧陶谦德行有亏,但徐州不可群龙无首,林刺史威望卓着,深得百姓爱戴......
"今日我等特来恳请林刺史,为徐州黎民着想,接任徐州牧之位,护佑一方安宁!"
陈珪手捧竹简,言辞恳切,洪亮的声音在大堂回荡,说罢便跪伏在林阳面前。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在场官员都愣住了。
"恳请林刺史为徐州百姓着想,接掌州牧之职,守护一方平安!"
糜竺随即起身高呼,也跪在了林阳跟前。
陈珪、糜竺二人此举,让在场世家官员恍然大悟。
这两人必定早已效忠林阳!
今日此举分明是早有预谋!
众人对视一眼,心知大势已去。
"恳请林刺史为徐州百姓着想,接掌州牧之职!"
顷刻间,满堂官员齐声跪请。
端坐上首的林阳见此情形,面露笑意。
陈珪果然老谋深算!
先是派陈登相助,如今又助自己名正言顺接任州牧。
原本还准备费些周折,现在有陈珪相助,一切都水到渠成。
安抚众官员后,林阳只留下糜竺、陈珪二人。
"此次能顺利入主徐州,全赖二位鼎力相助。"林阳由衷感叹。
若无糜竺提供的六千战马,铁浮屠便无法成军。糜竺的功劳,林阳铭记于心。
而陈珪不仅派其子陈登协助治理广陵,更是运筹帷幄,调离泰山军臧霸,大大减轻了林阳军队的伤亡。
林阳谦逊回应众人赞誉,陈珪与糜竺躬身行礼,态度明显恭敬许多。
"诸位的功劳,我定当铭记于心,绝不辜负。"林阳温言安抚后,随即
待二人退下,林阳立即召集程昱、郭嘉、赵云、太史慈商议军事。赵云率一万五千精锐攻取下邳,太史慈领同等兵力进军彭城。目送二将离去后,林阳凝视地图,对尚未收复的琅琊郡陷入沉思。
琅琊郡的开阳城中,臧霸统帅的三万精兵正严阵以待!
"明公,此等盘踞要地的三万军马,终成心腹大患!"
林阳岂是陶谦可比?昔日陶谦年迈力衰,无力约束盘踞徐州的臧霸部众。
但年方二十的林阳,岂能容忍治下存此不受节制的势力?
程昱进言道:"然则明公初掌州牧大印,此时用兵,恐徐州局势不稳。"
徐州战事方歇,林阳虽胜,却尚未完全收服当地世族民心。
值此之际,理应先行安定州郡,使万民归心。
郭嘉望向开阳方向,献策道:"臧霸之事,不若先遣使招抚。若其率众来投,自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