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流在屏幕上飞速滚动、碰撞、筛选。
“左边通道,”李琟缓缓开口,目光锐利,“建造标准更高,有明显的后期维护痕迹,能量残留显示它与基地主能源网络有微弱但稳定的连接。这更符合一个曾被纳入正规管理,但后来因某种原因(可能是‘黛’的认知屏蔽)而被逐渐遗忘的官方备用入口。”
“而右边通道,”他指向那堆坍塌物,“结构更原始,能量读数极其微弱且独立,灰尘堆积程度远超左边,几乎没有任何后期干预的迹象。这更符合那些设立‘后门’的早期研究员,为了完全避开主流监控系统而秘密开辟的紧急逃生或隐秘联络通道。”
分析清晰,逻辑严谨。两条通道,指向了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入口可能性。
《孙子兵法·谋攻篇》有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此刻,他们虽未完全“知彼”,但对自身处境和有限情报的挖掘已接近极致。
“官方入口,可能防御更严密,甚至可能仍在‘黛’的潜在监控列表上,但结构稳定,路径明确。”李琟陈述着利弊,“隐秘通道,可能完全脱离了‘黛’的视线,但环境更危险,可能存在未知的结构风险或……早期设立者留下的其他防御措施。”
选择摆在了面前。时间只剩下不足七十小时,他们无法同时探索两条路径。
夜枭抬起因高烧而略显朦胧的眼睛,看向李琟,声音微弱却坚定:“……相信……那些留下‘后门’的人。他们……比‘黛’更值得……信任一点。”
李琟点了点头。他也倾向于这个选择。与“黛”掌控的官方系统正面碰撞,风险太高。而早期研究员们设立的隐秘通道,虽然未知,但至少其初衷是为了对抗他们如今也在对抗的敌人。
“目标确认,”李琟深吸一口气,指向右边那条被坍塌物部分堵塞的、充满未知的通道,“隐秘入口。我们走。”
希望与风险的天平,在此刻倾斜向一边。地点范围,从模糊的“归档库”区域,最终缩小至眼前这两个具体的、代表着不同命运走向的入口。
(结尾)
抉择立于岔路,命运系于毫厘。精密的分析与坚韧的直觉共同指向了那条被遗忘的隐秘之路。希望如同风中残烛,在废墟与陷阱的尽头摇曳。背负着伤痛与倒计时的探索者们,毅然踏入了最深沉的黑暗,寻找那由先驱者埋藏的、最后的钥匙孔。
喜欢沪上奕请大家收藏:(m.38xs.com)沪上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