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第五年,第七个子时。
乾清宫的灯火早已熄了,唯有西苑昭雪祠前一盏孤灯,在将灭未灭之间摇曳着幽蓝火苗。
萧玄策跪在无名碑前,双膝之下青石已裂,血痕浸透三层锦垫,顺着沟壑蜿蜒如蛇。
七日未理朝政,七日不进水米,连帝王最忌的“失仪”也顾不得了。
他只是不停地叩首,额头撞向冰冷碑座,一声声闷响砸在寂静夜里,像是用肉身撞击天道铁律。
线清站在听律之墙外,手中命纹丝微微震颤,银光忽明忽暗,映出她眼中深不见底的挣扎。
数据流在她眼前滚动:【赎籍台·残识稳定度】——+0.3%、+0.31%、+0.29%……每一次帝王叩首,沈青梧的意识波动便随之凝实一分,那缕即将被“遗忘”吞噬的本源,竟真的在复苏。
可代价也随之浮现。
【代刑偿期主律锚点】出现微震,频率每三刻一次,幅度虽小,却如蚁噬梁柱,缓慢而不可逆地侵蚀着整个赎罪机制的根基。
这律法不是为人设的,而是为秩序本身立下的铁规——一旦动摇,万魂审判将陷入混乱,冥途边界或将崩塌。
“他在救她。”线清喃喃,“却在毁掉所有人的救赎。”
她指尖划过《清明总录》残页,目光停在那一行曾被系统归档掩盖的隐文上:“代刑者名录·首位:萧玄策”。
那是沈青梧临终前以心头血刻下的补律,藏于幽冥法典最深处,连地府判官都未曾察觉。
凡以权谋私、致冤成灾者,须以“存在”为祭,自愿守碑,方可开启赎罪之门。
而今,帝王不知此律,却正用自己的执念,一步步将其激活。
线清闭了闭眼。
她终于明白为何沈青梧宁可消散也不肯回头——她要的从来不是怜悯,不是悔恨,更不是权力者的施舍。
她要的是偿还,是以等价之痛,换天地清明。
可若这偿还,最终颠覆了律法本身呢?
“断言!”她低喝。
冥途守门人自听律之墙后缓步而出,残臂焦黑如炭,佛眼浑浊中却燃着一丝金焰。
他抬手抚过墙面内层,指尖触到一道新生裂隙——细如发丝,却深不见底。
“不是外力所破。”他声音沙哑,“是‘律’与‘情’在相杀。一边是铁则不容侵,一边是人心不肯放。”
线清眸光一颤:“你说他……动了根本?”
“不止。”断言冷笑,“他每叩一次头,都在告诉这世间的魂——原来规则可以因一人而变。原来帝王也可以低头。这不是救赎,这是动摇因果。”
两人对视,皆从对方眼中看到恐惧。
他们守护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套生死秩序。
若因一个名字的执念,让万魂之律开始倾斜,那沈青梧拼死建立的一切,都将化为灰烬。
“必须让他醒。”线清咬牙,“否则,她就算回来了,也将亲手毁掉自己。”
当夜,静心帷帐悄然张开,笼罩昭雪祠上空。
线清以命纹织梦,引帝王神识入幻境。
风雪漫天,山道崎岖。
年轻的赶尸人学徒背着尸袋踽踽独行,粗布裹身,冻疮爬满手指。
身后村落火光冲天,哭喊声渐弱,只剩寒风呼啸。
梦境中,三个孩子躲在断墙后,浑身发抖。
少女停下脚步,回身望了一眼,终究折返,将他们塞进尸袋夹层,护着走出了十里风雪。
抵达镇口时,官兵围住她,刀戟森然。
孩子从袋中爬出,指着她,声音稚嫩却冰冷:“她是妖女,爹说的。”
少女没辩解,只低头看了看自己染血的手,笑了笑,转身走入风雪。
梦境戛然而止。
萧玄策猛然惊醒,冷汗浸透龙袍,呼吸急促如濒死之人。
他望着面前几乎透明的无名碑,第一次感到某种比权力更沉重的东西压在胸口——
她不是不信人性。
她是太懂人心如何杀人。
他曾以为她的冷漠是怨恨,她的疏离是报复。
可如今才明白,她在冷宫睁眼那一刻起,就已看透这世间最残酷的真相:善有恶报,忠遭背叛,信者亡,愚者生。
而她依然选择了回来。
不是为了爱,不是为了权,而是为了裁决。
萧玄策缓缓抬起手,凝视掌心尚未愈合的伤口,血已干涸,结成暗红痂痕。
他忽然笑了,笑声低哑,带着自嘲,也带着某种决绝。
“你说你只做鬼也要等我来迟……”他低声说,“可我若不来,你便真要走了吗?”
无人应答。
但风起了。
孤灯火焰轻轻一跳,由幽蓝转为淡金,仿佛回应。
线清站在祠外槐树下,看着这一幕,手中命纹丝骤然绷直——数据流突变:【残识稳定度】跃升至87.6%,而【主律锚点震荡值】同步飙升至临界阈值。
她更知道,萧玄策已经不再只是“赎罪者”。
他是变数,是破局之人,是唯一能让“律”与“人”共存的可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