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华宫偏殿的暖阁里,氛围沸腾起来。
“快!我的骑装!那套玄色的!”
“常德!去武库!把我那杆亮银枪取来!要快!”
“东远!水囊!还有那个牛皮小药包,装金疮药的!都带上!”
允堂听到消息后在暖阁里急得团团转,胡乱地抹了一把脸上未干的泪痕,红肿的眼睛此刻亮得惊人。
常德和东远被他支使得脚不沾地,脸上同样带着激动。总管张敬贤亲自指挥着几个小太监,将崭新的皮甲、厚实的裘皮大氅、特制的轻便骑靴,一样样捧进来。
那杆允堂视若珍宝的亮银枪,也被常德气喘吁吁地扛了回来,枪尖在晨光下流转着冰冷的寒芒。
允堂扑过去,一把抓住冰冷的枪杆。熟悉的触感传来,给了他无穷的底气。
他不再理会那些还在整理的衣物行囊,抱着枪就冲出了暖阁,朝着金华殿的方向飞奔而去,常德和东远抱着大包小包在后面追得狼狈不堪。
金华殿前,气氛肃杀。
巨大的蟠龙金柱下,早已是甲胄森然,刀戟如林。身着明光铠的御前侍卫列队整齐,肃立无声。
南烁已换上戎装,一身玄黑镶金的精铁铠甲,外罩明黄色绣金龙的尾袍,头戴凤翅兜鍪,腰间悬着象征皇权的天子剑。
他负手立于高阶之上,身形挺拔。
太子南承瑾站在稍后一步的位置,同样身着戎装、监国太子仪仗,看着父皇决然的身影,又看向远处那个抱着长枪、正狂奔而来的紫色小身影。
面容担忧。
“父皇!”允堂气喘吁吁地冲到阶下,因为跑得太急,小脸涨得通红。他仰头看着阶上那身披甲胄、威严的父皇,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几乎要蹦出来。
他抱紧了怀中的枪,努力挺直小小的胸膛,大声道。
“允堂……允堂准备好了!”
南烁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那身崭新的皇子常服还没换下,怀里却紧紧抱着与他身形尚不匹配的长枪,脸上带着奔跑后的红晕和坚定。
这模样,稚嫩却倔强得令人动容。
南烁没有立刻说话,只是定定地看着他。片刻,他才缓缓开口。
“允堂,此去,不是游猎,不是演武。是战场,是生死之地。我最后问你一次,怕不怕?”
允堂被那目光和话语中的重量看得几乎要维持不了表面的坚定。
怕?怎么会不怕?昨夜那尸山血海的想象还未散去。但此刻,站在父亲的甲胄之前,抱着自己苦练多年的长枪,想到国师说的那预言,想到自己或许真的能……能为父亲做点什么,那点恐惧便被一股更强烈的勇气冲盖住!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让自己的声音不颤抖,目光迎上父亲的审视,斩钉截铁地说。
“怕!但允堂更怕……更怕留在宫里,什么也做不了!更怕父亲……独自面对刀山火海!允堂不怕死!允堂怕……只怕帮不上父亲!”
他几乎是吼出来的,眼眶又红了些。
阶上阶下,一片安静。所有的侍卫,包括太子,都屏住了呼吸。
这番话,从一个十二岁少年口中喊出,话语里是能让他们汇聚起的力量和勇气。
南烁的瞳孔聚缩。他看着允堂眼中那燃烧的光亮和强忍的泪光,半晌,紧绷的嘴角松动了,眼神欣慰。
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猛地转身,对着阶下肃立的御前统领赵挺和隐卫统领张敬忠沉声下令。
“张敬忠!赵挺!”
“属下在!”一身玄甲的赵挺和一身玄衣的张敬忠大步出列,单膝跪地,甲叶铿锵。
“十五皇子允堂,随驾出征!他的安危,就交给你们安排了!寸步不离!若有半点差池……”南烁的声音陡然转厉,“提头来见!”
“末将\属下遵旨!末将以项上人头担保,必护十五殿下周全!”
南烁大手一挥。
“出宫!”
张敬贤紧接着出声。
“起驾——!!!”
洪亮悠长的号令声穿透宫墙。
沉重的宫门在绞盘的轰鸣声中缓缓洞开。象征着天子亲征的九旒龙旗率先而出,在凛冽的晨风中猎猎作响!紧接着,是手持长戟、身披重甲的御前仪仗!
再后面,是沉默如铁流般的京畿精锐骑兵!马蹄踏在宫门外的青石御道上,发出沉闷如雷的轰鸣,震得宫门地段都在微微颤抖。
允堂被常德和东远七手八脚地套上了一身合体的、特制的玄色软皮甲,外面罩上了厚实的裘皮大氅。
他拒绝了让他乘坐马车的安排,执意要骑马。一匹通体雪白、神骏异常的御马被牵到他面前,这是南烁特意为他挑选的坐骑“玉狮子”。
允堂在张敬忠亲自扶持下,翻身上马。他紧紧抓着缰绳,努力控制着身下这匹高大神骏的坐骑,小小的身躯在宽大的马背上显得格外单薄。
他的位置,被安排在皇帝金黄色的巨大銮驾侧后方,处于御前侍卫铁桶般的拱卫之中。
张敬忠策马紧紧跟在他身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