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界之舟”悄然滑出“存档区”的屏障,如同水滴重新融入灰色的海洋。身后那散发着秩序白光的晶体平台迅速缩小,最终被无尽的灰蒙吞噬,仿佛从未存在过。只有平台坐标和那无形的屏障,依旧清晰地烙印在林弦通过临时权限获取的“基础规则图谱”中,成为一个可以返回的、暂时的安全点。
重新进入归墟之海,那种无处不在的、粘稠而混乱的规则压迫感再次袭来。但与之前茫然无措的逃亡不同,此刻的林弦,心中有了初步的“海图”,眼中有了明确的目标。
他站在修复一新的舟首,虚幻的身体与“我界之舟”浑然一体。舟身淡灰色的光泽在灰色海水中并不显眼,却能有效混淆大部分低层次规则生命的感知。舟首的灰色奇点稳定跳动,如同最精密的声呐,不断接收、解析着来自“规则图谱”和自身感知的环境信息,在脑海中构建出立体的航行图像。
冰璇站在他身后,周身笼罩着一层薄薄的冰蓝仙光,这是她在此地唯一能调动的力量,更多是用于稳定心神,而非防御。石岗依旧昏迷,被安置在舟舱内,由一层可能性雾气守护。
“目标区域,距离此地约三个标准航程单位。”林弦的声音直接在冰璇意识中响起,平静无波,“根据图谱显示,该区域规则结构复杂,存在多个小型规则湍流和潜在的‘信息暗礁’,需谨慎航行。”
他操纵着“我界之舟”,并非直线前进,而是遵循着图谱中标识的相对安全的“规则流向”,如同顺着洋流航行的船只,以此节省力量,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航行是枯燥而紧张的。灰色的海水永恒不变,但感知中反馈的信息却光怪陆离。时而能“听”到遥远之处规则剧烈冲突发出的、无声的尖啸;时而能“看”到一片海域的物理常数在短时间内疯狂波动;时而又会遇到一些微小的、如同浮游生物般的规则碎片,它们无害,却会好奇地靠近、触碰“我界之舟”,带来一些杂乱的信息片段的干扰。
林弦全神贯注,将“混沌认知”催动到极致,不断处理着海量的环境信息,微调着航向,避开那些图谱上标记的、以及他自行感知到的潜在危险。冰璇则默默守护,她的神识在此地几乎无用,只能依靠林弦的指引。
时间在高度专注的航行中悄然流逝。第一个标准航程单位安然度过。
进入第二个航程单位后,环境开始变得复杂起来。规则的“湍流”开始出现,灰色的海水中不时卷起无形的漩涡,试图将小舟拖入混乱的规则乱流深处。林弦不得不频繁调动“我界”的力量,如同经验丰富的舵手,在湍流的缝隙间穿梭,有几次甚至擦着“信息暗礁”(高度凝聚的、不稳定的规则结块)的边缘险险掠过。
“前方检测到高强度规则聚集区,疑似‘规则生命体’巢穴边界,建议绕行。”脑海中,“规则图谱”传来警示。林弦立刻调整航向,远远避开那片散发着令人不安的、如同蜂群般嗡鸣规则波动的区域。
他牢记此行的目的——调查任务标记点的异常扰动,而非与这些原生规则生命体发生冲突。
终于,在经历了数次有惊无险的规避后,他们抵达了任务标记区域的边缘。
这里的灰色海水,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纹理”。不再是均匀的灰蒙,而是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梳理过,呈现出一种缓慢旋转的、如同巨大指纹般的规则涡旋。涡旋的中心,正是任务标记点所在。
而在那涡旋的边缘,林弦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
无数闪烁着微弱磷光的、形态各异的“骨骼”,如同海底的珊瑚丛林,密密麻麻地生长、堆积在一起!这些“骨骼”并非生物遗骸,而是由某种高度有序的、偏向“概率”与“统计”属性的规则凝结而成!它们有的形如复杂的数学分形,有的如同凝固的薛定谔方程概率云,有的则干脆就是不断变幻的统计分布曲线!
“概率之骸……”林弦喃喃道。他从“启”给予的识别库中找到了对应信息。这是一种相对温和的规则生命体遗蜕,它们生前以“概率”为食,自身结构也倾向于秩序和可预测性,死亡后其规则核心会凝结成这种奇特的“骸骨”,依旧散发着稳定周围概率场的作用。
这片“概率之骸”丛林,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围绕着中心的规则涡旋。
任务标记的异常扰动源头,就在那涡旋中心!
“跟紧我。”林弦对冰璇传音,随即操纵“我界之舟”,小心翼翼地驶入了“概率之骸”丛林。
一进入丛林,周围的环境瞬间发生了变化。那种无处不在的规则混乱感显着降低,仿佛进入了一个被强行“平整”过的区域。各种极端的小概率事件(如空间突然折叠、时间流速骤变)被极大抑制,代之以一种令人不适的、过度的“有序”和“平均”。
“我界之舟”的航行变得异常平稳,甚至有些……粘滞。仿佛航行在概率的沼泽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