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僖宗乾符四年(877 年),黄河流域爆发了大规模的蝗灾,地里的庄稼被蝗虫啃得一干二净,百姓们吃树皮、草根,甚至出现了 “人相食” 的惨状。就在这时,黄巢率领起义军路过砀山,队伍浩浩荡荡,士兵们都头裹红巾,手持武器,喊着 “天补平均” 的口号,走到哪里都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朱温在街头看到起义军,又听说跟着黄巢有饭吃,还能当官,心里动了念头。他拉着二哥朱存说:“二哥,我们跟着黄巢干吧!在家里饿死也是死,跟着起义军说不定还能闯出一番名堂!” 朱存本就是个胆大的人,听朱温这么说,当即答应下来。
兄弟俩辞别母亲,背着简单的行李,追上了起义军的队伍。黄巢见他们身材魁梧,看着有几分力气,便把他们编入了普通士兵的队伍。可刚参军没几天,朱存就在攻打郓州的战斗中战死了 —— 当时唐军从侧面偷袭,朱存为了掩护战友,被唐军的长矛刺穿了胸膛。朱温在战场上看到二哥的尸体,虽然心里难过,可眼泪没掉几滴,反而暗自庆幸:“二哥死了,没人跟我抢功劳了,我正好可以好好往上爬。”
在起义军里,朱温凭着一股狠劲,很快就崭露头角。每次打仗,他都冲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把大刀,见人就砍,像不要命一样。有一次,起义军攻打亳州,亳州城高墙厚,唐军防守严密,起义军攻了三天都没攻下来。黄巢急得团团转,朱温却主动请战,说 “给我十几个兄弟,我能打开城门”。当天夜里,朱温带着十五个亲信,趁着夜色,顺着城墙外的老槐树爬了上去。城墙上的唐军正打着瞌睡,朱温等人突然发难,手起刀落,杀了十几个唐军士兵,然后打开城门,放起义军进城。亳州就这样被攻克了。
黄巢得知后,亲自召见朱温。他见朱温身材魁梧,脸上带着战场上的血迹,说话却干脆利落,不卑不亢,心里很是喜欢。他拍着朱温的肩膀说:“你是个勇士,以后跟着我干,我不会亏待你。” 当即任命朱温为 “队正”,还把自己骑了三年的旧战马赏给了他。这匹马虽然毛色暗沉,却很健壮,跑起来又快又稳。朱温感动得跪地磕头,说 “愿为黄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可心里却在盘算:“队正太小了,我要当更大的官,要掌更大的权。”
从那以后,朱温更加卖力地打仗,不仅冲锋在前,还懂得动脑子。有一次,起义军在攻打沂州时,遇到唐军的顽强抵抗,粮草也快断绝了。朱温向黄巢建议:“我们可以假装撤退,引诱唐军出城追击,然后在必经之路设下埋伏,一举歼灭唐军。” 黄巢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把唐军引入了埋伏圈,大获全胜。经此一役,黄巢更看重朱温,把他提拔为 “都虞候”,让他统领五千士兵。
朱温知道,光靠打仗还不够,还得讨好黄巢身边的人。黄巢的亲信孟楷,是起义军的 “左仆射”,掌管着粮草和兵器,权力很大。朱温便经常给孟楷送金银财宝,有时是从唐军那里缴获的玉佩,有时是从民间搜刮的绸缎,甚至还把自己抢来的一个美女送给了孟楷。孟楷收了好处,便常在黄巢面前夸朱温 “有勇有谋,是个难得的人才”。在孟楷的推荐下,朱温的职位越来越高,从都虞候升到了 “同州防御使”—— 同州是长安的东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黄巢把这么关键的地方交给朱温,可见对他的信任。
可朱温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见黄巢虽然攻克了长安,当了皇帝,却面临着唐军的反扑 ——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率领沙陀骑兵,忠武军节度使周岌率领步兵,都在逼近长安,起义军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朱温心里渐渐有了二心:“跟着黄巢,说不定哪天就会被唐军打败,不如趁早投靠唐朝,还能当个大官。”
野史中说,朱温私下里派自己的亲信蒋玄晖去联络唐朝的忠武军节度使周岌。蒋玄晖带着十箱金银财宝,还有朱温亲笔写的信,连夜赶到周岌的大营。信里说:“我朱温本是唐朝百姓,只因天下大乱,才被迫投靠黄巢。如今黄巢残暴不仁,百姓受苦,我心里很是不忍。若朝廷肯接纳我,我愿率军归顺,为朝廷平定叛乱,只求能为国家效力,不求荣华富贵。” 周岌见朱温势力不小,手下有几万士兵,又控制着同州,若是能归顺唐朝,对平定起义军大有好处,便把这事上报给了唐僖宗。
唐僖宗当时正在成都避难,听说朱温愿意归顺,大喜过望,当即下旨:任命朱温为 “左金吾卫大将军”,赐名 “全忠”,希望他能 “全心全意为唐朝效力,平定黄巢叛乱”。还派宦官带着圣旨和赏赐的绸缎、珠宝,去同州安抚朱温。朱温接到圣旨那天,特意穿上唐朝的官服,在同州的城门楼上举行了 “归顺仪式”,还让士兵们换上唐军的服装,喊着 “效忠大唐” 的口号。百姓们见朱温投靠了唐朝,有的高兴,有的担心 —— 高兴的是不用再受起义军的骚扰,担心的是朱温会不会像之前一样残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