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设立监军的意义。” 秦桓公在调解时并未动怒,反而让双方修士互换兵器演练,“嬴桀,你用楚人的玄冰剑;芈戎,你试试秦国的血爆锤。三日后来帅帐汇报心得。”
三日后的结果出人意料。嬴桀的血爆锤法融入水行术的柔韧,威力提升三成;芈戎的玄冰剑则因吸收煞气变得更加锋利。这次意外的融合催生了 “兵器互换制”—— 联军修士每月需轮换使用对方的武器,在磨合中寻找术法的最优解。
“晋人的聚灵阵最怕的不是蛮力,也不是柔术,而是两者的突然转换。” 赵鞅在总结时说,他的案头堆满了双方修士的演练记录,其中用朱砂标注的 “变阵时机” 已积累出厚厚的一本,“这将是我们破紫霄阵的关键。”
三、西戎草原的联军演练
黑风渊西侧的草原成了联军的演武场。秦桓公与赶来观礼的西戎八部首领坐在高台上,看着八千潜龙卫与五千楚国水行术修士、三万西戎狼骑兵组成的 “三才阵”—— 这种按天、地、人排列的大阵,将秦国的血络符、楚国的水行术、西戎的兽灵术完美融合,是《奇门遁甲》“开休生” 三门的实战应用。
“天阵用楚人的水行术布云遮日,干扰晋军的望气术;地阵用西戎的地行术挖掘陷阱,配合秦国的血爆符;人阵则由三国精锐组成冲击箭头。” 赵鞅向首领们讲解,他的狼毫笔在空中划出阵图,与草原上的实际阵型丝毫不差。
义渠部首领的青铜刀指向阵眼:“那里的气煞转换器为何要用楚人的水灵珠?我西戎的煞灵晶纯度更高。”
秦桓公笑着指向阵眼的芈戎:让首领亲自演示便知。”
芈戎的玄冰煞术在阵眼爆发,水灵珠与周围的煞灵晶产生共鸣,原本狂暴的煞气突然变得温顺,顺着水行术的纹路在阵中流转,滋养着西戎狼骑兵的血窍。三万幽冥狼同时长嚎,狼耳上的血络符亮起,与空中的水行云气形成呼应。
“看到了吗?” 秦桓公的声音带着自信,“煞灵晶主攻,水灵珠主守,缺一不可。就像西戎的狼骑兵冲锋时,需要秦楚的远程术法掩护,方能无往不利。”
演练的高潮是模拟攻击紫霄阵。嬴桀带领先锋营以血爆术炸开外围防御,芈戎的水行术随即冻结缺口,防止晋军修复;西戎的狼骑兵从两侧迂回,用兽灵术干扰灵犀卫的清心诀;赵鞅则在后方用 “血络共生术” 连接所有修士的血窍,形成覆盖十里的防御网。
“这种阵法的破绽在西北角。” 观战的魏寿突然开口,这位已成为联军参谋的前晋人修士指着阵型的薄弱处,“那里的水行术与血络符衔接不够紧密,若晋军从这里突袭,可能会撕开缺口。”
秦桓公当即下令调整。芈戎的弟弟芈月 —— 一位年仅十六的水行术天才,提出用 “冰蚕丝血络” 连接两种术法,这种混合了雪妖部蚕丝与秦国血窍之力的丝线,能在煞气环境中保持韧性,完美填补了缺口。
“记下来,这是‘麻隧阵’的第七种变招。” 赵鞅在羊皮卷上快速记录,他的笔尖蘸着混元鼎中的灵脉泉水,写下的字迹会自动融入阵型推演图,“晋军若在麻隧设伏,我们就用这招破解。”
演练结束时,草原上的三才阵突然变换成巨大的 “秦楚西戎” 四字,每个字都由不同阵营的修士组成,血络符、水行纹、兽灵图在夕阳下交织成壮丽的画卷。秦桓公知道,这种表面的和谐需要持续的磨合,但至少此刻,联军的气势已足以震慑晋地。
四、晋地裂隙的情报网
赵鞅与芈戎共同执掌的 “情报阁” 成了联军的千里眼。这个隐藏在雍城酿酒坊下的机构,汇聚了来自三国的线人报告:秦国的潜龙卫渗透晋地灵脉矿场,楚国的商队刺探中原动向,西戎的牧民则监视着晋军与绵诸部的联络。
“赵武在麻隧谷修建了新的聚灵塔,高度是青岚谷的两倍。” 魏寿展开最新绘制的图纸,塔尖的灵犀角闪烁着异样的红光,“按《仙门密录》记载,这种‘血灵犀角’是用修士精血喂养的,能强行抽取百里内的灵脉本源。”
芈戎的指尖凝结出冰珠,在图纸上标出塔基的位置:“这里的地基有问题,土壤中的水灵含量异常,说明他们偷工减料,用普通石头冒充玄黄石。”
情报阁的墙壁上,悬挂着晋军将领的详细档案。赵武的画像旁标注着 “清心诀第九重,善用紫霄阵的灵气反弹”;灵犀卫统领的条目写着 “畏惧煞气,每次作战需三名清灵士护持”;甚至连晋侯的宠妃喜好都有记录 —— 这位妃子的兄长在聚灵塔任职,曾向潜龙卫的线人泄露过塔内防御图。
“最有价值的线人是晋地的栾氏。” 赵鞅指着地图上的曲沃城,那里是反对赵武的贵族聚集地,“栾书大夫已同意在联军进攻时,打开城门作为内应,条件是保住栾氏的灵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