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陈丽红带队来到了富溪厂建设的电信研究室。
不管是作为熟人还是其他身份,黄不凡理所当然不能缺席,带着高小鹰在富溪厂迎接。
陈丽红是个专业的技术人员,稍微寒暄后直接要去研究室工作。
黄不凡极力劝说下,陈丽红才勉强同意吃过饭再去,但安排她带过来的四个年轻人,立即去调试仪器。
三句话不离本行,陈丽红介绍了目前华夏电信行业的现状,黄不凡虽然听不懂,但他清楚未来电话的发展趋势啊。
陈丽红说,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我们华夏的通信行业已经不能用落后来形容,只能说是空白。
目前,国内的电话现状,概括起来就是装不起、接不通、听不清。
动辄几千块钱的安装费,只可能是机关单位才能负担得起。
说到自己研究的方向,陈丽红信心满满,嘴里也冒出来一些专业术语,什么步进制、纵横制、数字程控等等。
陈丽红痛心疾首:我们目前的交换机,最先进的也就是步进制交换机,即使这样也还只是少数,大部分的还是摇把子。
但陈丽红也有迷茫,她在豫南电研院那几年,主要攻克的是纵横制交换技术。可惜当时没有用武之地,最多的也只有几百门电话的实例。
可几年过去了,西方已经开始搞数字程控交换了。
虽然陈丽红有信心,自己能搞出万门规模的大型纵横制交换机,但她很担心也很迷茫。
迷茫的是,大型的纵横制交换机搞出来之后,会不会刚出来就落后?
担心的是,如今的研究都是富溪厂提供的,一旦这一步走错,后续的研究很可能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她说的什么纵横制步进制,黄不凡都听不懂。
但他听清楚了电子‘程控’这个词,不就是自己熟悉的程控电话吗?
于是果断地对陈丽红说:“嫂子,虽然我不清楚您说的这些专业名词,但我有个直觉,就是直接搞程控电话。
您刚才的介绍,电子程控交换是排在纵横制交换后面的,我相信这个技术肯定更先进更有寿命。”
陈丽红当然知道孰好孰坏,听了黄不凡的话,也只是笑着回答:
“可我不敢断定,我们有没有必要搞最先进的交换机?”
黄不凡大手一挥,非常肯定地告诉陈丽红,未来的世界,必将是技术为先。
我们既然已经落后了别人太多,那就选择从最先进的技术思路,反正是追赶别人,干脆就一次赶上去。
黄不凡的话,让陈丽红愣了一下,但随即又点头:“你说的貌似也有道理,那就照你说的来做吧。”
陈丽红到底是搞技术出身的人,思想相对要简单许多。
既然你这个出钱的‘金主’都不急着要成果,我只负责搞出来最先进的技术就行,何乐而不为?
吃过饭,亲自把陈丽红送到单独的研究室,黄不凡就离开了。
回到高小鹰的办公室,提醒他多关注陈教授的研究,平时要和那些年轻人搞好关系。
同时也不忘给他们灌输一种理论,那就是固定电话固然是急需解决的燃眉之急,但通信行业的尽头还是无线移动电话。
看着时间还早,突然记起前岳母李大娘的病情,没有直接回家,开车回了黄家湾。
李大娘没想到黄不凡会突然来,很热情地接待了他。
黄不凡问了一下她的感觉,这半年时间来,黄不凡给她开了不少的药,基本都是围绕症瘕来处理的。
李大娘虽然自认为自己的身体没问题,但前女婿的心意不能不领,吃了四五个月的中药,从来没有说过什么难吃的话。
黄不凡运起透视眼偷偷扫视了李大娘的胸部,发现那个黑影竟然消散得几乎没有了。
又问了李大娘自己的感觉,得知还是没有任何的感觉,不痛不痒不说,连咳嗽也很少有。
黄不凡心里放松了一些,随即就和老人家说:
“妈,你这药也吃了几个月了,我认为也该有点效果啦,明天就去医院再复查一下吧。”
李大娘爽快地答应,这么久来,虽然自己没有什么感觉,但女婿这么上赶着让自己吃药,就算是傻子也明白自己的身体有问题了。
第二天,黄不凡一大早就把李大娘和自己亲娘接到了沂溪医院,亲自陪着两人再次体检。
老奶奶其实不愿意来,但架不住儿子软磨硬泡,还说是请她来给岳母作陪的,免得岳母胡思乱想,老奶奶这才勉强来了。
半天时间才把两个老人的体检搞完,依旧还得明天才有结果,依旧还是留在沂溪医院过夜。
蒋小珍陪着婆婆和李奶奶聊天,嘱咐她们今后要多注意,听黄不凡的话,定期来做个体检。
今天的检查已经完了,李奶奶放在心里的话终于敢说出来了:
“小珍啊,其实我这把年纪了,生死都已经看淡了。只是为了让你们放心点,我才这么吃药搞检查。”
李大娘眼里涌起了一丝雾气:“明天不管是什么结果,你们都不要瞒我。我也答应听你们的话,让我怎么做就怎么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