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睁开眼时,鼻腔里灌满了铁锈味的风。
他猛地坐起身,宇航服的液压装置发出短促的嘶鸣。视野里是铺天盖地的赭红色,沙丘像凝固的巨浪般绵延至天际,而头顶——那轮本该挂在地球夜空中的蛾眉月,此刻正悬在火星稀薄的大气层外,边缘泛着清冷的银辉,与下方橘红色的星球构成了诡异的“红白配”。
“这不可能。”青林摸着头盔内侧的显示屏,上面跳动的坐标清晰地显示着——火星,北纬25.1度,东经131.8度。距离地球约1.5亿公里。
三天前他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模拟舱里,为“萤火十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做最后的训练。一场突如其来的磁暴席卷了整个基地,控制台的警报声和刺目的白光成了他失去意识前的最后记忆。
现在,他正站在火星的土地上。
青林试着活动关节,宇航服的能源指示灯还亮着,氧气储备显示剩余72小时。背包里的应急物资应该还在——压缩饼干、水循环装置、信号发射器,还有一支地质勘探用的激光笔。他深吸一口气,透过头盔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在这片寂静的红色荒原上,这声音显得格外突兀。
“这里是萤火十号预备航天员青林,重复,这里是青林,请求地面支援。”他对着通讯器喊话,回应他的只有电流的滋滋声。
风卷起细小的赤铁矿砂粒,打在头盔面罩上发出沙沙的声响。青林抬头望向那轮蛾眉月,它比在地球上看到的要大上许多,月面的环形山清晰可见,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他想起出发前查阅的资料,火星与月球的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此刻这两个天体却像被某种力量拉近了,红与白的光芒在稀薄的大气中交织,投下斑驳的光影。
“先确定方位。”青林打开手腕上的导航仪,屏幕上的星图混乱不堪,显然是磁暴造成的故障。他只能依靠肉眼观察——远处有几座突兀的尖峰,岩层裸露在外,像被巨斧劈开的石柱,那应该是资料里提到过的奥林帕斯山脉余脉。
他迈开脚步,每一步都陷进松软的沙砾中。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走起来有种漂浮感,却也让肌肉承受着异样的负荷。走了大约半小时后,他发现脚下的沙地里有异样的痕迹。
那是一串脚印。
不是人类的宇航靴留下的,更像是某种生物的蹄印,三趾,边缘有尖锐的爪痕,深深嵌在沙地里。脚印绵延向前,指向那几座尖峰的方向。
青林的心跳骤然加速。火星上存在生命?这是所有航天人的终极疑问,却从未有过实证。他蹲下身,用激光笔小心翼翼地扫过脚印,蹄痕的边缘还很清晰,似乎是几小时内留下的。
“难道还有其他人……或者别的什么东西?”
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决定沿着脚印前进。在这片陌生的星球上,任何线索都可能关乎生存。又走了大约两公里,前方的景象让他停下了脚步。
尖峰脚下有一片凹陷的盆地,盆地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建筑。
那不是自然形成的地貌。青林眯起眼睛,看到无数根透明的柱状结构从地面升起,像一片水晶森林,在火星的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柱状结构之间有脉络状的银色线条连接,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而在建筑群的中心,有一个直径约百米的圆形平台,平台中央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发光。
“这是……外星文明?”青林的手指微微颤抖,他曾无数次在科幻小说里读到过这样的场景,却从未想过会亲身经历。
他放慢脚步,尽量让自己的脚步声不那么明显。靠近建筑群时,他发现那些透明柱子其实是某种晶体,里面流动着淡蓝色的液体,像极了地球上的液态氧,却散发着微弱的能量波动。当他伸出手靠近其中一根柱子时,掌心传来一阵轻微的刺痛,仿佛有电流穿过。
“警告,检测到未知能量场。”宇航服的警报系统突然响起,“能量强度正在增强。”
青林立刻收回手,就在这时,平台中央的光芒突然变亮了。那是一种柔和的白光,与头顶的蛾眉月遥相呼应。他看到光芒中有无数光点在移动,像是一群萤火虫在飞舞,仔细看去,那些光点竟然在排列组合,形成了某种图案——三角形、圆形、螺旋线……
“这是……信号?”
更让他震惊的是,当光点组成一个完整的螺旋图案时,他的脑海里突然响起一个声音,不是通过耳朵听到的,而是直接在意识中回荡,像是某种频率的共鸣。
“欢迎你,来自蓝色星球的访客。”
青林猛地后退一步,差点摔倒在沙地里。“谁?谁在说话?”
“我们是火星的守望者。”那个声音再次响起,平静而古老,“你可以称我们为‘荧惑之民’。”
青林握紧了手中的激光笔,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他环顾四周,却看不到任何生物的踪迹,只有那些水晶柱在阳光下闪烁,光芒中的光点仍在不断变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