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的纽约,盛夏的热浪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整座城市罩在其中。
布鲁克林区的一家印刷厂内,油墨在高温下粘稠得如同糖浆,纸张因湿度骤变而卷边,工人们额头上的汗珠滴落在印刷品上,晕开一片片难看的墨渍。
威利斯·开利站在车间中央,眉头紧锁,手里捏着一张因湿度不均而严重变形的纸张,这已经是他受雇于水牛城锻造公司后,为解决这家印刷厂的问题而奔波的第三个星期了。
“开利先生,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印刷厂老板擦着汗,语气里满是焦虑,“再这样,我们接的那批政府订单就赶不上交货期了。”
开利点点头,没有说话。他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对热力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但眼前的问题远比课本上的理论复杂。温度和湿度相互影响,单纯降温或除湿都无法稳定印刷环境,必须找到一种能同时控制两者的方法。
他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构想:用冷水盘管冷却空气,当空气温度降到露点以下时,水分就会凝结析出,这样既能降温又能除湿。但具体的设计细节、设备参数,还有无数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像一团乱麻缠绕在他心头。
回到位于水牛城的家中,已经是深夜。这是一栋不算大的两层小楼,一楼是他的临时工作室,堆满了各种图纸、零件和书籍。开利疲惫地坐在书桌前,摊开图纸,准备继续完善他的设计。窗外,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只有桌上那盏煤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照亮他专注的脸庞。
就在这时,书桌上那台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突然开始剧烈晃动,指针疯狂旋转,仿佛受到了某种无形力量的干扰。紧接着,房间里的空气开始扭曲,像被投入水中的墨滴一样泛起涟漪,一股奇怪的嗡嗡声从虚空中传来。开利惊愕地站起身,后退了几步,紧紧盯着那片扭曲的空气。
“这是……什么?”他喃喃自语,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作为一名工程师,他信奉科学和理性,但眼前发生的一切,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空气的扭曲越来越剧烈,嗡嗡声也越来越响,最终形成了一个两米多高、散发着淡蓝色光晕的漩涡。漩涡中心,隐约能看到模糊的人影。开利屏住呼吸,握紧了拳头,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奇迹还是灾难。
几秒钟后,漩涡猛地收缩,淡蓝色的光晕瞬间消失,一个穿着奇怪服装的年轻人出现在房间中央,踉跄了几步才站稳。他看起来二十多岁,穿着一件开利从未见过的、材质光滑的短袖上衣和长裤,脚上是一双白色的鞋子,手里还拿着一个巴掌大小、闪烁着微弱光芒的黑色方块。
“嘶……这是哪儿?”年轻人揉着脑袋,一脸茫然地环顾四周,当他的目光落在开利身上时,眼睛猛地睁大,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威利斯·开利?!”
开利被他这声呼喊弄得一愣,警惕地问道:“你是谁?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你是怎么出现在我家里的?”
年轻人似乎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黑色方块,又抬头看了看周围的环境——老旧的木质家具、煤油灯、书桌上的图纸和零件,还有墙上挂着的1902年的日历。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我叫青林,来自……来自未来。我想,我可能是……穿越了。”
“穿越?未来?”开利皱起眉头,觉得这个年轻人要么是在胡说八道,要么就是精神不太正常,“你知道现在是哪一年吗?”
“1902年,”青林脱口而出,指了指墙上的日历,“而且我知道,你正在为布鲁克林那家印刷厂的温湿度问题烦恼,你打算设计一种用冷水盘管来降温除湿的设备,那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空调。”
开利的瞳孔骤然收缩,这个叫青林的年轻人说的,正是他还未对外公布的核心设计思路。他重新打量起青林,发现他虽然穿着怪异,但眼神清澈,不像是在撒谎。一个荒谬却又无法忽视的念头在他脑海中升起:难道他说的是真的?
“你……你怎么知道这些?”开利的声音有些颤抖。
青林苦笑了一下,举起手里的黑色方块:“这是21世纪的智能手机,里面有各种信息。我本来是在图书馆查关于空调发展史的资料,看到你的事迹时,手机突然就发出了奇怪的光芒,然后我就出现在这里了。”他顿了顿,补充道,“在我们那个时代,空调已经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设备了,而你,被称为‘空调之父’。”
“空调之父?”开利重复着这四个字,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疑惑,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如果这个年轻人说的是真的,那就意味着他现在构想的设备,在未来会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
“是的,”青林点点头,走到书桌前,看着上面的图纸,“你现在的思路是对的,用冷水盘管冷却空气,同时去除湿气。但我记得资料里说,你当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让它们保持在印刷所需的稳定范围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