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三人决定再次伪装入城,这次他们扮成来自蜀地的商贩,凭借上次与糜竺的交情,顺利进入了海西城内。刚走到匠坊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比寻常铁匠铺的节奏更快、更规律。
“三位先生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正是糜竺的首席匠师老周。他手里拿着一把刚锻造好的环首刀,刀身泛着冷冽的寒光,刀刃上的纹路细密均匀,显然比普通刀具更加锋利。
“周匠师,这刀的工艺比上次又进步了。”青林指着刀身,眼中带着赞许。老周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拉着三人走进匠坊:“多亏了先生留下的‘校准法子’,我们现在锻造刀具时,会用铜尺量着火候,按刻度调整锤击力度,不仅锋利,还不容易崩口。”
匠坊内的景象让三人惊叹不已:原本杂乱的工作台变得井然有序,每个工匠面前都摆放着一套铜制量具——有测量长度的直尺、判断火候的温度计(用不同金属受热膨胀的原理制成,是刘彬根据未来世纪温度计原理简化而来),还有用于校准弩机弹簧的“扳手”(仿制品)。
在弩机制作区,几名工匠正将一根弹簧放入校准器中,转动旋钮时,还会对照着旁边的木牌——上面画着简单的刻度图,是青林当初为了让他们理解而画的。“现在我们做的弩机,十架里只有一架会出问题,比以前强多了!”负责弩机的工匠兴奋地说,手里还拿着一支改良后的弩箭,箭杆更直,箭头也更尖,“我们还试着在箭头上裹了些铅块,射得更准了!”
刘彬拿出终端,悄悄记录着这些变化:“他们不仅学会了使用方法,还在根据实际需求改进,这才是真正的技术落地。”吉力大师则注意到匠坊墙角的排水系统,用石块砌成的沟渠倾斜角度恰到好处,地面上没有丝毫积水:“这排水的法子,也是按先生们说的改的吧?”
老周点头道:“是啊,以前下雨天匠坊里全是泥,现在水排得快,干活也利索。东家还说,要把这法子用到城里的街道上,让百姓们走路也方便。”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糜竺的贴身侍卫快步走进来:“周匠师,东家请三位先生去府中,玄德公也在。”
三人跟着侍卫来到糜竺府中,刚进客厅,就看到刘备正与糜竺围着一张地图讨论。刘备身上的铠甲比上次在广陵时崭新了许多,脸上也多了几分神采。看到三人,刘备立刻起身相迎:“三位先生来得正好!上次广陵之事,多亏了你们相助,备还未好好道谢。”
“玄德公客气了,我们只是略尽绵薄之力。”青林拱手行礼,目光落在地图上——上面用墨点标注着海西周边的郡县,还有几条红色的线条,显然是商队的路线。
糜竺笑着请三人落座,让人奉上茶水:“玄德公刚清点完新招募的士兵,正说要看看匠坊新造的兵器。三位先生来得巧,正好一起去校场看看。”
校场上,数千名士兵正在操练,他们身着统一的铠甲,手持改良后的环首刀和弩机,队列整齐,动作有力。看到糜竺和刘备到来,士兵们齐声高呼:“参见玄德公!参见糜公!”
“这些士兵,有一半是我从朐县带来的僮客,另一半是海西的百姓。”糜竺指着士兵们,语气带着自豪,“他们现在用的兵器,都是匠坊新造的,铠甲也比以前更轻便、更结实。”
刘备拿起一把弩机,熟练地装上箭矢,对准远处的靶心扣动扳机。“咻!”弩箭精准地射中靶心,箭尾深深嵌入木靶。“这弩机果然好用!上次与贼寇交手,若有这般兵器,也不会折损那么多兄弟。”
青林注意到士兵们的盾牌也有改进,边缘包裹着一层铁皮,中间还加了几道木梁,显然更耐用。“这盾牌是按周匠师的建议改的,能挡住普通的刀砍箭射。”糜竺解释道,“我们还在盾牌上画了‘刘’字,既能鼓舞士气,也能让士兵们更有归属感。”
操练结束后,刘备拉着糜竺和三人来到书房,取出一份名册:“我已派人去周边郡县招募贤才,目前已有数十人来投。只是粮草方面,恐怕还需要子仲多费心。”
糜竺立刻点头:“玄德公放心,我已让商队加大了盐和丝绸的贩运,从西域换回了不少粮食和马匹。而且匠坊改良了农具,海西的百姓种地也更有效率,今年的收成应该能多三成。”
“农具也改良了?”刘彬好奇地问道。糜竺笑着让人拿来一把新造的锄头,锄头的刃部更宽,木柄与锄头的连接处用铜箍固定,比普通锄头更结实。“这是按先生们留下的‘省力’思路改的,百姓们说,用这锄头种地,能省不少力气。”
青林心中一动,问道:“糜公有没有想过,让商队把这些改良的农具卖到其他郡县?既能赚钱,也能让更多百姓受益。”
糜竺眼睛一亮:“先生这个主意好!我之前只想着用商队运粮草和兵器,倒忘了农具也是百姓急需的。这样一来,既能扩大生意,也能让玄德公的仁德之名传遍周边,吸引更多人来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