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是安东尼,今年十一岁。
每天天还没亮透,我就得骑着我那辆吱呀作响的“老伙计”——一辆二手施文(Schwinn)自行车,驮着沉甸甸的报纸袋,穿梭在橡树溪(Oak Creek)社区的街道上。
这活儿不赖,能赚点零花钱,还能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嗯…消息灵通的骑士,把最新的“战报”送到每家每户的门廊下。
不过,从今年春天开始,一切都变得有点…怪怪的。
【三月十五日 - 《洛杉鸭纪事报》头版:总统签署行政令,入境商品加征100%关税】
那之后没多久,我就注意到,以前修剪得像绿色天鹅绒地毯一样的草坪,开始变得毛毛糙糙,有些地方甚至露出了枯黄的头皮,像得了斑秃的老爷爷。
汉森叔叔家的金毛寻回犬“阳光”,以前总在院子里追着松鼠跑,后来也很少见到了,听妈妈说,汉森叔叔在港口的工作没了。
街上跑的车子也少了,周末的时候尤其明显,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开车出去,现在大家都窝在家里,或者只是在附近走走。
我还看到有人在后院挖地,说是要种点西红柿和豆子,以防万一。
囤货?是的,超市里的卫生纸和罐头有好一阵子都得靠抢。
【四月十日 - 《洛杉鸭纪事报》头版:供应链中断加剧,物价普遍上涨,失业率攀升】
然后,更怪的事情发生了。
有一天送报纸,我看到一群大人举着牌子在社区入口的公园游行!
这在橡树溪可是头一遭!
我们这里住的都是…嗯…体面人,平时连大声说话都少见。
他们喊着口号,骂那个总统是“疯子”、“贸易战贩子”,牌子上写着“要工作不要关税”、“还我生活”。
那天,我收到的报纸钱里,小费几乎没有了。
爸爸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他是汽车厂的技术工人,厂子因为零件短缺,开始轮流放无薪假。
妈妈总是唉声叹气,晚饭桌上的菜品类别也变少了。
那几个月,感觉整个社区都像被一层灰蒙蒙的雾气笼罩着,沉闷、压抑,连阳光都好像没那么暖和了。
直到…那个名字开始出现在报纸上。
【五月五日 - 《洛杉鸭纪事报》头版:西拉斯·布莱克伍德宣布投资数十亿,在东郊建设“曙光工业园区”,承诺创造数千就业岗位!】
一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
又是一个画大饼的投机者?
但在那之后,报纸上关于“曙光工业园”的消息越来越多:工程进展神速、与市议会达成合作、第一批设备运抵…然后,奇迹真的发生了。
爸爸接到了“曙光集团”的聘用通知,虽然只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工资也比以前在汽车厂少一点,但他重新有了工作!
汉森叔叔也去了,还有隔壁的卡特先生,甚至连以前在银行做经理的史密斯太太,也在曙光的办公楼里找到了一个行政职位。
社区好像一下子…活过来了。
草坪重新变得整齐翠绿,。
街上的车子多了起来,虽然大多是去曙光工业园方向的。
人们脸上的愁云散了些,只多了一种…说不出的疲惫和焦虑。
爸爸每天回来都很晚,身上带着一股机油和汗水的味道,他说工厂管理很严,而且大家都在“自愿”加班,生怕被淘汰。
妈妈说,现在物价太高了,尤其是吃的,土豆和面包都涨疯了,爸爸这份工作不能丢。
奇怪的是,以前爸爸总是抱怨工会这不好那不好,现在却没人提罢工了,大家好像…害怕停工胜过一切。
【六月二十日 - 《洛杉鸭纪事报》头版:“曙光”系列产品上市!电视、家具、厨具…物美价廉,‘友国制造’重回市场!】
报纸上的风向也变了。
大家不再骂总统是“疯子”了,反而开始说他“有远见”、“有魄力”,说关税政策虽然痛苦,但是“必要的阵痛”,是为了“逼迫友国人重新站起来”。
而那位西拉斯·布莱克伍德先生,更是成了所有人口中的英雄,是“真正的爱国者”,是“有担当的企业家”,是“力挽狂澜的救世主”。
他们说他像那些西部片里的硬汉,像那些开疆拓土的先辈一样,代表着真正的友国精神!
然后,独立日到来了。
一个伟大的日子。
那天,整个洛杉鸭仿佛都沸腾了。
最大的庆祝活动,就在曙光工业园区的广场上举行。
我和爸爸妈妈也去了。
人山人海,到处是友国旗帜,空气中弥漫着烤热狗的香味和一种…近乎狂热的兴奋。
然后,他出现了。
西拉斯·布莱克伍德先生。
他站在高高的演讲台上,穿着深色的西装,身姿挺拔,就像电影里的英雄。
阳光照在他身上,仿佛给他镶上了一道金边。
他没有看讲稿,目光扫视着台下成千上万的人群,脸上带着自信而温和的微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