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只有1-3%!低得可怜!但姜逸却眼睛一亮!低效没关系,关键是证明了原理可行!而且,这燃石髓是常见低阶材料,成本低廉!
“就从这里开始!”姜逸立刻行动起来。他再次前往坊市,采购了大量燃石髓粉末和几块下品灵石,同时购买了一个厚壁的小型陶罐和一些耐高温的导灵陶瓷管——他准备先制作一个最简陋的“灵石燃料电池”原型机!
回到丹房,他无视了即将到来的核查,全身心投入到能源核心的研发中。他将一块下品灵石研磨成细粉(以提高反应接触面积),与燃石髓粉末按不同比例混合,压制成小圆片作为“燃料芯”。将燃料芯放入陶罐中,连接导灵陶瓷管作为“电极”输出端。然后,将陶罐密封,仅留出气孔(模拟虚灵气环境),并开始从外部缓慢加热,寻找最佳的催化反应温度区间。
实验过程充满了失败和危险。比例不当,要么毫无反应,要么瞬间反应过度,将陶罐炸裂!温度控制不佳,催化失效或产生不稳定、杂乱的灵力脉冲,烧毁导灵管。姜逸的脸几次被飞溅的陶片划伤,但他毫不在意,眼中只有不断跳动的实验数据和系统反馈的灵力流波形图。
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尝试后,他终于找到了一组相对稳定的参数:灵石粉与燃石髓比例7:3,压制密度适中,反应温度维持在180℃左右。在这个条件下,连接在导灵管末端的、一块用于测试的微弱照明石,发出了持续而稳定的光芒!虽然光芒很弱,但不再闪烁!
“成功了!初级灵石催化能量转化装置,原理验证通过!”姜逸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测量了输出灵力流的强度和稳定性,虽然效率确实只有约2%,输出功率仅能点亮照明石或驱动最简易的符箓,但这是一个从零到一的巨大突破!这意味着,他找到了一种将固态灵石能量转化为稳定可用灵力流的方法!
他立刻将这个简陋的“电池”连接到了MK-II型控火符阵上,替代部分灵柴供能。阵盘上的符纹稳定亮起,控火精度甚至因为能量源更稳定而有所提升!虽然一块下品灵石在这种低效转化下,只能支撑控火阵盘运行几个时辰,但意义非凡!
就在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准备进一步优化催化剂配方和反应器结构时,核查的日子到了。
来的不是普通杂役弟子,而是刘执事亲自带队,还有两名账房弟子,拿着厚厚的账册,面色严肃。
“姜逸,执事堂核查用度,依例进行,你需如实禀报所有物资用途,并配合查验丹房。”刘执事板着脸,公事公办地说道,但眼神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似乎认定姜逸无法解释清楚。
“弟子遵命。”姜逸面色平静,将刘执事一行人引入丹房。
丹房内景象,让刘执事和账房弟子都愣了一下。三个丹炉并排而立,各种前所未见的器械(控火阵盘、检测仪原型机、简陋的离心机模型等)摆放有序,虽然略显拥挤,却透着一股井井有条的“工坊”气息,而非传统丹修的凌乱。
刘执事强压诧异,冷声道:“姜逸,据账册记录,你近月消耗灵柴三百捆,空白符纸五百张,低阶灵材如热敏晶、导灵银丝等数量更是异常!这些物资,作何用途?是否与炼丹无关,浪费宗门资源?”
姜逸早有准备,从容不迫地指向并排的三个丹炉和MK-II型控火阵盘:“回刘执事,弟子为精研丹道,提升成丹率与品质,尝试改进炼丹之法。增设丹炉,是为进行对比实验,验证不同工艺优劣。消耗灵柴倍增,乃因多炉并行所致。”
他又指向控火阵盘和连接的热敏晶环等部件:“此乃弟子研制的‘辅助控火阵’,旨在以阵法之力,替代部分人力控火,使火候更精准恒定,减少炸炉风险,提升成丹品质。消耗符纸、灵材,皆用于研制和测试此阵。弟子以为,若能成功,此法或可惠及宗门众多丹修,减少药材浪费,长远看,并非浪费,而是节约。”
他避重就轻,将自动化控火描述成“辅助控火”,将科研探索包装成“改进工艺、惠及宗门”,理由冠冕堂皇。
刘执事皱眉,上前仔细查看那控火阵盘,只见其上符纹复杂精密,确实非同一般。他虽不懂其中奥妙,但也看得出不是胡乱捣鼓。他指着那个还在微微发热、连接着导灵管的陶罐(灵石燃料电池原型)问道:“这又是何物?似乎并非丹炉,亦非控火之用?”
姜逸心中微动,这正是展示部分价值的机会。他坦然道:“此乃弟子尝试制作的‘灵能供应装置’。弟子发现,控火阵等器械若仅靠灵柴或自身灵力驱动,难以持久稳定。故尝试研究,能否将灵石能量更平稳地引出,供这些器械使用。此物尚在试验阶段,极不完善,但已能微弱供能,使控火阵运行更稳。” 他演示了一下,断开陶罐连接,控火阵盘光芒明显波动了一下,接上后则恢复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