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灵窥影符的存在,如同一根无形的线,将姜逸的丹房与暗处的窥伺者连接起来。姜逸心知肚明,却佯装不知,依旧每日在丹房中忙碌,时而对那窃听符的方向“抱怨”几句研发的艰难,时而“无意”间透露些经过精心篡改或完全虚构的技术细节。他像一位耐心的渔夫,小心翼翼地投放着诱饵,等待鱼儿上钩。
与此同时,他真正的研发工作却在隐秘而高效地进行。自动投料装置经过数次优化,齿轮间隙问题得到改善,投料 timing 精度显着提高,已能基本满足聚气丹、融灵散等固定流程丹药的需求。这意味着,他的“三炉并行”流水线雏形,终于在预处理、控火、投料三个核心环节实现了初步的自动化联动!
第一次全流程自动化试产那天,姜逸心情激动又忐忑。他将预处理好的一份份药材装入旋转料塔的仓位,设定了标准的聚气丹温度曲线,启动了由升级版灵石供能核心(效率已达5.2%)驱动的MK-II型控火阵盘。
接下来的一幕,若是被传统丹修见到,定会惊掉下巴。只见丹房内,三座丹炉下的火焰随着阵盘指令自动起伏,稳定而精准。当时钟(姜逸用滴水刻漏和齿轮自制了一个简易计时器)走到预设节点时,料塔发出轻微的“咔哒”声,精准旋转,将对应的药材通过特制的灵玉滑道送入丹炉投料口。整个过程,姜逸只需在一旁监控系统数据,记录异常,无需再手忙脚乱地控火、投料。
几个时辰后,三炉丹药相继完成。开炉查验,成丹率稳定在八成五左右,品质多为中品,虽不及他亲手微操炼制的那炉无瑕丹,但胜在稳定、高效、可复现!这意味着,只要有足够的材料和能源,他就能像生产标准件一样,批量产出合格的基础丹药!
“工业化炼丹的基石,终于奠定了!”姜逸看着整齐排列的九个玉瓶,心潮澎湃。这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一种生产模式的革命性转变。
然而,成功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当他尝试将这种自动化流程应用于更复杂的丹药,尤其是丹霞长老赠送的那几味珍稀药材时,问题出现了。
以“地火莲芯”为例,其药性狂暴,传统炼制需要丹修以自身强横灵力强行压制、引导,才能在高温下析出精华,风险极高。姜逸的自动化系统能够提供稳定的高温环境,却缺乏那种“强力压制和引导”的灵动性。几次尝试,要么药性析出不足,要么在某个临界点突然失控,导致药液沸腾飞溅,险些损坏丹炉。虽然有防爆涂层保护,未酿成大祸,但成丹品质远达不到预期。
“需要一个更强的反应环境……”姜逸盯着系统中记录的失败数据,沉思不语。“地火莲芯的本质,是在高温高压下,其内部坚固的细胞壁和导管结构才会破裂,释放出地火精粹。常规丹炉的常压环境,温度上限受材料限制,不足以完全‘破解’它。”
高温?高压?一个前世无比熟悉的概念跃入他的脑海——高压反应釜!
在化学工业中,许多难以进行的反应,都是在高温高压的反应釜中完成的。高压能提高反应物的活性,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得在相对较低温度下难以发生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或者大大加速反应速率!
“如果将这个原理应用到炼丹中呢?”姜逸的眼睛亮了起来。“制造一个能够承受更高压力和温度的‘高压炼丹釜’!这样,不仅能够轻松处理地火莲芯这类顽固材料,或许还能开辟出全新的炼丹路径,炼制出传统方法根本无法实现的丹药!”
这个想法让他兴奋不已。但实现起来,困难重重。首先是材料,需要能找到承受极高压力和温度的器皿材质。其次是密封技术,如何保证高压下不泄漏。最后是安全,高压环境下一旦失控,爆炸威力远超普通炸炉。
他首先咨询系统,扫描数据库和现有知识,寻找适合的材料。
【检索中……基于宿主当前可接触或可能获取的材料分析:】
1. 常规炼器材料: 玄铁、寒玉等,强度尚可,但高温下力学性能下降明显,耐压能力有限。
2. 高阶材料: 星辰钢、万年温玉芯等,强度极高,耐高温高压,但极为珍稀,难以获取。
3. 陶瓷复合材料: 类似防爆涂层的思路,采用多层不同性质灵材烧结而成,理论上可通过结构设计承受高压,但工艺极其复杂,需要大量实验。】
星辰钢之类暂时不用想。姜逸将重点放在了陶瓷复合材料上。他设想一种夹层结构:内层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火浣砂”基陶瓷;中间层采用高韧性的“软金石”纤维作为增强体;外层再覆盖一层具有良好散热性和结构强度的“玄铁木”炭化层。通过特殊工艺烧结成一个整体。
“系统,模拟该复合材料的应力分布、热膨胀系数及在高温高压下的失效极限。”
【模拟进行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