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官驿内烛火摇曳。
奕帆独坐窗前,意念微动,从储物空间中取出了那本厚重的《明史》。
书页在昏黄的烛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仿佛承载着整个时代的秘密。
他仔细翻阅着万历十八年至二十三年的记载,目光在字里行间游走。
这些在后世看来不过是冰冷文字的历史记录,在此刻却成了洞悉先机的无上法宝。
许守谦升兵部左侍郎...
奕帆轻声念着,指尖划过书页,王家屏服丧归来,入礼部尚书...原来今日我们去的就是他管辖的衙门。
当他看到申时行明年九月寿终时,不禁轻叹一声。
这位在位多年的首辅,竟只剩一年光景。
更令他注意的是,申时行临终前会举荐赵志皋入阁。
赵志皋...
奕帆沉吟着翻开相关记载,现任南京太仆寺丞,将来会连续两任首辅,直到1601年累死...真可谓是兢兢业业的第一打工人。
他又查阅了在京勋贵的资料。
宁远伯李成梁、武定侯郭英家族、应城伯、忻城伯...这些名字在史书中或显或隐,却都在这个时代举足轻重。
若要建港口出海,该找谁相助?
奕帆自言自语,目光在几个名字间游移。
当他看到锦衣卫指挥使周嘉庆的记载时,眉头微皱:几年后因妖书案入狱而死...这等人物,还是保持距离为妙。
烛火噼啪作响,奕帆继续梳理着朝中脉络。
吏部尚书宋??、东厂厂公张诚...这些名字在他脑海中渐渐连成一张清晰的关系网。
原来如此...
奕帆轻轻合上书卷,嘴角泛起一丝了然的笑意。
这一刻,他仿佛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将朝堂风云尽收眼底。
次日清晨,奕帆召集众人商议。
如今我们在京城举目无亲,需得早作打算。
奕帆环视众人,道:我打算这几日去拜访几位朝中重臣。
唐江龙摇扇笑道:奕兄这是要涉足朝堂了?
非是要涉足朝堂,而是要为将来铺路。
奕帆意味深长地道:你们可知道,若要开海贸、建港口,需要经过多少衙门批准?
周文渊恍然道:总镖头深谋远虑。
奕帆从空间中取出几个精致的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整齐摆放着防风打火机、手持小化妆镜、袋装沐浴露等后世常见的小商品。
这些在现代看似平常的物品,在这个时代却堪称奇珍。
这些...这是何物?
钱炜拿起一个打火机,好奇地把玩。
奕帆示范着打火机的用法,蓝色的火苗倏地窜起,惊得众人啧啧称奇。
此物名曰自来火,不怕风雨,随时可取火。
奕帆解释道:这些是海外番邦的奇珍,正好用来结交朝中贵人。
蓝漩秋拿起一面小化妆镜,看着镜中清晰的影像,不禁惊叹:这镜子如此精巧,还有翻盖,且如此小巧玲珑,可以随身携带!
奕帆微笑道:这些玻璃镜和这些小玩意,应该能帮我们打开局面。
当日,奕帆先带着秦王的书信前往纱帽胡同的申府。
果然如小二所说,申府门前有不少眼线。
奕帆不动声色,径直上前递上名帖。
门房见是秦王使者,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报。
不多时,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迎了出来。
奕总镖头,首辅大人正在见客,请稍候片刻。
在等待时,奕帆敏锐地察觉到有数道目光在暗中注视着自己。
他佯装不知,悠闲地欣赏着院中的景致。
约莫一炷香后,管家引奕帆入内。
但见申时行端坐堂上,虽已年迈,却仍显威严。
在下奕帆,奉秦王之命,特来拜见首辅大人。奕帆躬身施礼。
申时行微微颔首道:秦王殿下可安好?
殿下一切安好。奕帆呈上书信,这是殿下亲笔书信,其中特别提及在下。
殿下言道,奕帆此人忠心可嘉,才干出众,若蒙首辅大人提携,必能为朝廷效力。
申时行展开书信细看,当看到秦王亲笔写的奕帆此子,文武双全,忠心可鉴,若得重用,必为国之栋梁时,不禁微微动容。
秦王殿下对奕总镖头评价甚高啊。申时行放下书信,意味深长地说。
奕帆趁机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道:这是殿下特意准备的一点心意,还请首辅大人笑纳。
申时行打开木盒,看到里面的打火机和化妆镜,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是...
此乃海外番邦的奇物。
奕帆上前示范,这自来火不畏风雨,这宝镜可照容颜。
申时行把玩着打火机,连连称奇道:果然精巧!秦王殿下有心了。
他沉吟片刻,又道:既然秦王殿下如此推崇奕总镖头,老夫自当留意。
不知总镖头对朝中事务有何见解?
奕帆知道这是试探,从容答道:在下以为,如今朝廷当务之急,一在整顿吏治,二在开源节流。
开海通商既可增加国库收入,又可互通有无,实为利国利民之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