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里......
宣德皇帝最近心情大好,不仅能收割两个儿子,还有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终于要办了。
东宫经此事后,实力会大受损伤。
若借此机会废太子,将会容易许多。
另外一件喜事就是,还有半月小的那个终于要成婚了。
他也完成了母亲临死前交待给自己的最后一件事。
只是,这次会出现很多意外。
端起酒杯,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朕自从登上这至高无上的皇位之后,无时无刻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处理政务,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心。
“虽然在朕年轻之时,有过懈怠,也疏忽过,但那也是过去式。”
“如今的大明,在朕的精心治理之下,虽然不敢夸口说所有百姓都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但至少让他们能够安心居住、生活稳定,这一点朕还是可以自豪地谈论一番的。”
“毕竟,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百姓是否幸福。只有当老百姓们都能够安居乐业,这个国家才能够真正地强大起来。”
“所以,朕会继续努力,让大明的子民们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之所以会有这番高谈,还不是因为高兴。
之前将权力外放给太子,发现太子昏聩无比。
只好将另一个儿子带入朝堂,借此来警告太子。
可当看到小儿子时常受欺负,又不得不出手帮一把。
权利再次下放一些。
紧接着,宣德又发现另外一个问题。
文官势头越来越大,这些人涵盖三方。他们不是一个势力群体,但他们在利益上常常让皇权受阻。
既然如此,宣德便打算将权利收回,同时也要准备打仗。
打仗的目的不仅是扶持武将,还要收回已经放出去的兵权,以及让文官们知道,武将不是你等可以掌控得了。
文官已成势头,虽然还处在萌芽中。
可宣德皇帝却无法收回已经放出去的文官权利。
他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从两个儿子身上‘回血’。
只要这次‘回血’成功,宣德要做的第一件事——废太子。
一旦废掉太子,便是敞开了跟文官宣战。
朱祁钰虽然没悟透这点,可有李贤在,他会替宣王指点接下来该如何走。
何况,于谦在今年以来少有说话。
于谦也在等,等一个合适机会,这个机会是能给文官势力一个当头一棒。
所以,三大势力皆在筹划。
独独于谦不同,他所关心的不是学生能否步入东宫,他关心的是文官是否会威胁大明,而不是皇权。
宣德皇帝废太子,于谦负责狙击文官。
君臣协作,可谓无往而不胜。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朱祁钰会是整件事的最大意外。
再加上一个李贤,朝廷势力即将产生翻天覆地变化。
两日之后,早朝。
众臣照旧给皇帝请安,接着便是今日话题。
首先,宣王朱祁钰还有十来天就是生辰,接着又是大婚。
礼部属于最繁忙,但李贤不仅没看出忙,还能看出他清闲得很。
“启奏陛下,臣弹劾兵部侍郎丁铉。臣有证据证明丁铉在职期间,贪赃枉法、以权谋私、广结党羽、克扣军饷、联合大同各地官绅侵占军屯...”
众臣才刚从地上起来,陈埙便站出来说了这番话。
朱祁钰当场亚麻逮住~这都什么情况啊~不怕皇帝发火呢,还是以为皇帝不敢发火~
陈埙双手捧着奏本,接着又是成国公站出来。
“臣也要弹劾兵部侍郎丁铉,丁侍郎在职期间不仅有上述行为,还在家乡走私茶、盐等,臣还曾听闻,丁侍郎曾与瓦剌有所联系...”
......
东宫一下子出来五六人,全部都在弹劾丁铉。
且,招招治人死罪。
宣德皇帝脸色在此刻很是难看,明明前两天都说了,解除丁铉禁足。
这不就是说,朕不打算为难丁铉。
一双如鹰隼的眼眸扫视太子党一眼,宣德皇帝沉声问道。
“哦~有证据?呈上来让朕瞧瞧。”
当他看完基本奏本后,脸色更是难看。
奏本上多为子虚乌有之罪,可今日要给不出结果,或是暂解丁铉侍郎之职,怕满朝文武都不会答应。
这时,朱祁钰也终于相信李贤。
一只手放在身后,朝后边宣王党使唤个手势,张辅也跳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不管弹劾内容是否属实,应当查清才可定罪...”
按照张辅所言,丁铉有没有这些罪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查清就可以了。
到时候真是被冤枉,也能还人家一个清白。若真如弹劾所说,该下大狱的绝不姑息。
眼看朝堂上的事态即将失控,宣德皇帝瞬间又想到山西...
无奈一笑的他知道,这次自己失手了。
当下只有弥补,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散朝时,宣德皇帝深深看了眼李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