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医学院的梧桐大道上,金色的落叶铺满路面,却被一行急促的脚步声碾过。院长陈敬之握着烫金邀请函的手指微微发白,西装领口沾着赶路时的风尘 —— 三天前他在合作局的医疗简报会上,亲眼看到林峰用 “医武联手” 救治重症修士的视频,视频里双能共振化解邪能反噬的场景,让从事传统医学研究四十年的他彻夜未眠。
“林医生,冒昧打扰,实在是事关医学传承的大事。” 陈敬之推开分院灵植园的木栅栏,目光立刻被满园的变异灵植吸引 —— 金芒蒲公英的治愈光纹在阳光下流转,吞尘蕨类的叶片吸附着空气中的微尘,连灌溉用的水管里,都掺着能促进灵植生长的双生脉灵气。
林峰刚指导完学生采集槐灵液,指尖还沾着淡绿色的灵液痕迹。陈敬之递上邀请函时,他才注意到信封上印着医学院的校徽,下方还有一行小字:“特邀林峰先生担任客座教授,主讲‘新医学体系构建’课程”。
“新医学?” 林峰接过邀请函,眉头微挑。
“没错,就是区别于传统中西医的‘灵气时代新医学’。” 陈敬之的声音带着激动,从公文包掏出一叠厚厚的教案,“现在灵气变异导致的病例越来越多,传统医学连‘灵脉损伤’‘邪能残留’都无法定义,更别提治疗了。而您创立的‘灵气适配理论’、‘医武融合疗法’,还有灵植药材的应用,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 医学院的学生们,太需要系统学习这些知识了!”
苏清月端来灵植茶,茶水中漂浮的发光苔藓碎屑泛着微光,能轻微舒缓疲劳。陈敬之抿了一口,继续说道:“我们计划开设‘新医学专业方向’,首批招收 50 名学生,课程设置分三大模块:基础理论(灵气适配、灵脉解剖)、临床实践(医武急救、灵植用药)、特殊案例(邪修伤患、灵植变异救治)。想请您担任首席讲师,每两周授课一次,同时指导学生的临床实习。”
林峰看着教案上的课程表,发现陈敬之已做了详细规划,甚至把他之前救治赵峰、慕容鸿的案例,都标注为 “重点临床教学案例”。他转头看向苏清月,对方笑着点头:“这是好事,新医学需要传承,才能有更多人用这些方法守护生命。”
一周后,江城医学院的大礼堂座无虚席。礼堂顶部的全息投影设备,将灵植园的实时画面投射在穹顶 —— 金芒蒲公英的种子在灵气中萌发,吞尘蕨类吸附邪能的过程清晰可见,让从未接触过灵植的学生们发出阵阵惊叹。
林峰穿着特制的教学劲装,袖口绣着 “医武同源” 的暗纹。他走上讲台时,身后的屏幕自动切换成 “新医学三大核心支柱” 的 PPT:
第一支柱:灵气适配理论(基础)
核心内容:FA/CA/AA 三维模型的计算与应用,量子脉息仪的操作,不同灵脉类型的适配方案;
实践案例:展示救治小雅(冰系异能变异)时的 RAI 指数变化,对比传统降温疗法与灵气频率调节的效果差异(前者治愈率 12%,后者 98%)。
第二支柱:医武融合疗法(临床)
核心内容:纯阳劲的基础疏导手法,双生脉治愈异能的应用场景,玄冰劲、柔水劲等古武劲法的医疗转化;
现场演示:邀请苏清月配合,用 “双能共振” 为一名模拟灵脉淤塞的学生疏导 —— 苏清月的治愈异能包裹住林峰的纯阳劲,淡金与金蓝的光芒顺着学生的手腕注入,不到三分钟,学生就说 “感觉手臂的沉重感消失了”。
第三支柱:灵植药材体系(资源)
核心内容:灵植的分类(治愈类、防御类、特殊功能类),培育条件(灵气属性、共生微生物),炮制方法(灵液提取、结晶纯化);
实物展示:李岩推着教学车上台,车上摆放着金芒蒲公英叶片、槐灵液、邪能结晶等实物,学生们可以近距离观察,甚至用特制的 “灵气感应试纸” 检测灵植的灵气浓度。
授课到一半,一名学生举手提问:“林教授,传统医学中的‘经络’,和您说的‘灵脉’有什么区别?临床中该如何区分治疗?”
林峰走到学生身边,用全息投影调出人体经络图与灵脉图的对比:“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灵脉是灵气流动的枢纽,两者有 70% 的重合区域,但灵脉多了‘地脉连接点’(如命门穴、气海穴)。比如治疗‘灵脉淤塞’,既要用传统针灸疏通经络,还要用医武劲激活灵脉的地脉连接点,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他还现场调用分院的远程诊疗系统,连接山海关前线的临时医院 —— 一名被邪能划伤的修士,通过全息投影接受学生们的 “远程会诊”。学生们根据灵气适配理论计算 RAI 指数,制定出 “清心草膏外敷 + 低浓度祛邪丹内服” 的方案,与林峰给出的治疗方案几乎一致,让在场的学生们备受鼓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