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眠。
客房的油灯几乎燃尽,桌案上铺满了范林用炭笔(他自己削的)写写画画的草稿。那本《中国古代宫廷政变内幕》和《世界168次重大政变内幕》都快被他翻烂了,结合着《五代十国史纲》中对梁国权力结构的记载,以及他对不良人剧情走向的模糊记忆,一份详尽的、甚至可以说有些惊世骇俗的“梁国内部颠覆计划书”初具雏形。
范林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政治学专业的功底在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并没有简单地堆砌阴谋,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战略框架。
这份计划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为“宫廷政变思路”,核心是充分利用梁国皇子间的夺嫡之争。他详细分析了朱友珪(暗杀型)、朱友文(疑似被害)、朱友贞(后期boss)三人的性格弱点、势力范围和潜在矛盾。计划包括:选择性泄露情报,加剧朱温对某个儿子的猜忌;伪造证据,嫁祸构陷,挑起皇子间更激烈的内斗;甚至提出在关键时刻,暗中支持某一方(比如看似弱势的朱友贞),助其“意外”上位,从而在梁国最高层埋下亲近岐国或至少是混乱的种子。他引用了大量历史上着名的夺嫡案例,如玄武门之变、康熙九子夺嫡,来分析各种可能性及应对策略。
下篇则为“军事政变与基层颠覆”,更具攻击性。重点针对梁国军中那些对朱温统治不满、或与岐国有旧怨、或单纯是墙头草的将领。计划包括:利用玄冥教、通文馆乃至不良人等江湖势力难以监控的渠道,进行秘密联络和策反;针对特定边将,实施“斩首”行动(范林含蓄地表示自己或有“特殊手段”可完成远程狙杀),制造军中恐慌和权力真空;在梁国边境乃至腹地,大规模散播精心编造的流言,内容从朱温弑君篡位的细节(半真半假),到其皇子们的荒淫丑闻,再到预言梁国将亡的“童谣”,旨在瓦解梁国军心民心。
最后,他还附上了一套简单的“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指出了计划可能暴露的环节、一旦失败的补救措施,以及如何将岐国的介入痕迹抹到最轻。
窗外天光微亮时,范林终于搁笔。他用工整的楷书(感谢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法课)将最终稿誊抄在绢帛上,吹干墨迹,长长地舒了口气。这份计划书,几乎耗尽了他现阶段所有的知识和智慧。
“成不成,就看这一锤子买卖了。”
辰时,范林被内侍引至女帝日常处理政务的书房。
相较于议政大殿的庄严肃穆,书房显得更为私密和简洁。四壁书架林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檀香。女帝并未穿着王袍,而是一身简单的玄色常服,长发用一根玉簪挽起,正伏案批阅奏章。少了珠帘的遮挡,她的面容更清晰地展现在范林眼前,眉宇间的专注与威严,比昨日朝堂上更添几分真实感。
“殿下,范林奉召前来。”范林躬身行礼,将誊写好的绢帛高举过头。
一名侍女接过绢帛,呈到女帝案前。
女帝放下朱笔,抬起眼,目光先是扫过范林那张因熬夜而略显憔悴却眼神明亮的的脸,然后落在了那份厚厚的绢帛上。她并未立即翻阅,只是淡淡说了句:“一旁候着。”
范林依言垂手站到一旁,心中忐忑,如同等待审判的囚徒。
女帝重新拿起一份奏章,似乎并未将范林的计划书放在心上。但范林敏锐地注意到,她批阅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眼神时不时会瞥向案角的那卷绢帛。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女帝终于处理完了手头最紧急的几份奏报。她轻轻舒了口气,揉了揉眉心,这才伸手拿起了范林的那份计划书。
起初,她的目光只是快速扫过,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但很快,她的速度慢了下来。眉头微微蹙起,眼神变得越来越专注,甚至……带上了一丝难以置信的震惊!
她看到了范林对梁国皇子性格入木三分的剖析,看到了那些引经据典却又直指核心的政变案例类比,看到了利用流言、暗杀、离间等种种手段构建出的、一张针对梁国权力核心的无形大网!尤其是下篇中关于军事策反和基层颠覆的部分,思路之刁钻狠辣,完全超乎了她的想象!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谋士献策,这简直是在构建一场没有硝烟的、却可能更加惨烈的战争!
书房内静得可怕,只有绢帛翻动的细微声响,以及女帝逐渐变得有些急促的呼吸声。
范林屏息凝神,偷偷观察着女帝的反应。他看到女帝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捏皱了绢帛的一角;看到她时而凝神思索,时而微微颔首;甚至有一次,她抬起头,用一种极其复杂、混合着惊骇、欣赏与深深探究的目光,深深地看了范林一眼。
那目光,让范林的心脏差点跳出嗓子眼。
时间一点点流逝,女帝看得极其仔细,几乎是一字一句地在研读。足足过了大半个时辰,她才终于将厚厚的绢帛放下,身体微微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似乎在消化这巨大的信息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