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回:御前斗智 剑海寻真
熔火界烬渊那一场与炎魔的“亲密接触”,虽然最终有惊无险,还顺手牵羊捞回来大批极品地火精金,但李之源事后回想,总觉得后背有点凉飕飕的。倒不是后怕,主要是觉得……不够潇洒。
想他李之源,堂堂富昌王,修道天才(自封的),坐拥无数资源,对付一群没脑子的火疙瘩,居然要靠耍小聪明、布陷阱、然后狼狈逃窜?这要是传出去,他京城四大纨绔之首的脸往哪儿搁?尤其不能让王强那夯货知道,不然肯定要嘲笑他只会“放风筝”。
“失策,失策啊。”李之源躺在王府温泉池里,啃着冰川界运来的冰镇瓜果,唉声叹气,“光有道法境界和飞剑利刃,没有配套的漂亮招式,就像厨子有了顶级食材却只会乱炖,实在有失身份。”
他反思自身,八柄本命飞剑,各有神妙,巽剑快,艮剑稳,坤剑厚,坎剑柔……但运用起来,多是直来直去的刺、斩、挡,或者依靠其特性进行范围影响(如坤剑镇压、坎剑控水),缺乏精微变化和连贯的攻防体系。简单说,就是空有神兵利器,却没有与之匹配的绝世剑法。
“得学剑!”李之源一拍水面,溅起老高水花,“不仅要学,还要学最好的!道法是我的根,但这武技,尤其是剑法,乃是此界千锤百炼的杀人术、护道法,若能以道驭之,融会贯通,本王岂不是更能横着走了?”
想到就干。他首先把主意打到了自家产业上。风行商行开遍天下,镖局走南闯北,四海当铺又是开遍天下,当铺三教九流的东西都收,这么多年下来,库房里杂七杂八的武功秘籍肯定堆积如山。
一声令下,整个风行体系立刻高效运转起来。各地库房翻箱倒柜,但凡是沾个“剑”字的册子、帛书、残卷,甚至只是带有运剑图谱的物件,都被小心翼翼地整理出来,由镇远镖局加急护送,一车车、一箱箱地运往长安唐王府。
不过三五日功夫,王府侧院专门腾出来的“藏剑阁”就被堆得满满当当。李之源兴致勃勃地去视察,结果一进门就被灰尘呛得连打喷嚏。看着那如山般杂乱无章、品质良莠不齐的“剑法秘籍”,他随手翻了几本,不是《五虎断门剑》这类大路货色,就是《梅花剑谱》这等强身健体的养生剑法,偶尔几本看着像那么回事的,还多是残篇断简。
“唉,指望这些,怕是练到猴年马月也练不出个所以然来。”李之源大失所望,“垃圾堆里淘金,效率太低了。得找源头活水!”
源头活水在哪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最好的东西,自然在皇帝老儿的皇宫大内!
然而,皇宫大内的“天禄阁”功法殿,可不是谁都能进的。那里收藏着玄唐立国以来搜集、甚至可能包括前朝遗留的顶级武学典籍,是帝国武力的根基之一,看守严密,规矩森严。就算他是亲王,没有皇帝特旨,也休想踏进一步。
直接去要?皇帝伯父虽然宠他,但涉及这种核心资源,恐怕没那么容易松口。得想个法子,让皇帝老儿心甘情愿,甚至觉得占了便宜才行。
李之源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想起了皇帝李琰还欠着王府一大笔“装修款”和“赞助费”呢(虽然皇帝总想赖账),而且,最近朝廷似乎又在为北疆边军的军械更新费用发愁……
整理了一下衣袍,揣上一本最新整理的、关于熔火界地火精金矿产初步评估报告(重点突出其对于打造顶级军械的战略价值),李之源溜溜达达就进了宫,美其名曰:给伯父请安,顺便汇报一下“海外”勘探成果。
御书房内,皇帝李琰正在批阅奏章,眉头微锁,显然又被哪里要钱的折子烦得不轻。听到内侍通报富昌王求见,他揉了揉眉心,没好气道:“让那小子滚进来!肯定又是来要钱或者惹了什么事让朕擦屁股!”
李之源笑嘻嘻地进来,规规矩矩行了礼,然后也不等皇帝发问,就主动凑上前:“伯父,瞧您这脸色,是不是又有哪个不开眼的找您要钱了?您放心,侄儿我最近刚发现了一座大矿,富得流油,回头就让玉龙核算一下,看能不能再支援朝廷点儿。”
皇帝李琰一听,警惕地打量着他:“哦?你小子有这么好心?说吧,又闯什么祸了?还是看上了朕的什么东西?”他对自己这个侄儿太了解了,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看您说的,侄儿我一向忠君爱国,体恤伯父辛苦。”李之源一脸无辜,随即拿出那份报告,“您看,这是熔火界新发现的特大型地火精金矿脉初步评估,这玩意儿打造铠甲兵器,绝对是神兵利器的胚子。就是开采难度大了点,环境危险了点……”
皇帝接过报告,扫了几眼,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地火精金的价值他当然清楚,若能量产装备军队,绝对是战略级提升。但他面上不动声色:“嗯,不错,贤侄有心了。开采难度大?需要朝廷派兵协助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