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深处,幽潭之上,李之源悬空而立,周身八柄本命飞剑环绕,与自身气息完美交融。他将新悟出的八套绝世剑法之“意”,与八剑之“形”,以及对天地法则之“理”相互融合,催动到极致。
量变引发质变,一个以他为中心,八剑为基石的百丈“剑意领域”自然生成!此领域内含八个风格迥异又同源而出的剑意世界:巽剑无间风域的静寂杀机、艮剑永固山界的绝对防御、坤剑无尽渊土的重力变幻、坎剑极幻冰流的水冰无常、乾剑破虚剑空的极致锋锐、兑剑迷心幻境的心神侵蚀、震剑崩灭雷池的狂暴毁灭、离剑焚尽火狱的法则焚灭。
八界协同,衍化无穷,随李之源心意流转变化。他立于领域中央,如同此方小世界的主宰,意志即为法则。此番突破,标志着李之源对《八剑图》的修炼真正“初窥门径”,触摸到了上古炼气士以身成阵、衍化世界的传承精髓!
突破后,领域缓缓消散,李之源感受着自身与飞剑更为紧密的联系以及更精纯的真元,心满意足,踏上了返回长安王府的路途。
---
第66回:之闲画境道韵生,太后赐婚续香火
长安城,唐王府。
时值初夏,庭院内的石榴花开得正盛,簇簇火红点缀在碧绿枝叶间,显得格外热闹。几只画眉鸟在廊下挂着的精致鸟笼里清脆鸣叫,与远处隐约传来的校场操练声、侍女们轻柔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构成王府再寻常不过的午后光景。
李之源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王府后院的书斋外,没有惊动任何人。他刚从终南山归来,风尘仆仆,但眼神清亮,周身气息愈发内敛,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若不刻意去看,几乎察觉不到他的存在。
他深吸一口带着花草清甜和熟悉家宅气息的空气,脸上露出一丝放松的笑意。无论在外经历何等玄奇突破,唯有回到这里,心才能真正安定下来。
“王爷?您回来了!” 一个惊喜的声音响起,是小厮来福,他正抱着一摞新裱好的画轴从回廊转角走来,见到李之源,眼睛顿时亮了,小跑着上前,“您这次出门可有些日子了,王妃前儿还念叨呢!”
“嗯,回来了。府里一切可好?” 李之源顺手接过他怀里最上面的两卷画轴,随口问道。
“好!都好!就是……就是大公子的画现在是越来越抢手了,这不,刚裱好的,等着人来取呢。” 来福笑嘻嘻地说,语气里带着与有荣焉的自豪。
李之源点点头,目光落在手中的画轴上。画卷尚未系紧,微微露出一角,是几笔淡墨勾勒的远山轮廓。仅仅是这惊鸿一瞥,李之源便敏锐地察觉到一丝极其微弱,却异常纯净平和的“意”萦绕其上。这并非武者真气,也非修道者的灵力,更像是一种自然流露的、与天地共鸣的“道韵”。
他心中微动,大哥李之闲的画艺,看来在他离家的这段时日,又有了精进,竟已到了能以画载道的境地。
“大哥现在何处?”
“回王爷,大公子应该在湖心水榭作画呢。”
李之源将画轴递回给来福,信步朝着王府后园的镜湖走去。
镜湖不大,却布局精巧,湖心一座飞檐斗拱的水榭,由一道九曲回廊与岸边相连。水榭四面轩窗敞开,垂着竹帘,既通风透亮,又遮了些许直射的阳光。
李之源踏上回廊,远远便看见大哥李之闲坐在轮椅上,背对着他,面向湖光山色,正执笔在铺开的宣纸上挥毫泼墨。轮椅旁,侍立着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书童,正安静地研墨。
他没有立刻出声打扰,而是放轻脚步,走到水榭入口,倚着门框静静观看。
李之闲神情专注,目光清澈,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手中的笔,以及眼前的画纸。他的动作并不快,每一笔落下却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手腕运转间,竟隐隐暗合某种自然之道。画纸上,一幅《春溪泛舟图》已近完成。溪流潺潺,仿佛能听到水声;岸边垂柳依依,嫩绿的柳丝似乎正在随风轻摆;一叶扁舟泊于溪边,船头立着一位负手望山的文士,衣袂飘飘,意境悠远。
更让李之源心中暗惊的是,他以如今“初窥门径”的八剑图境界,能清晰地“看”到,随着大哥的笔触,周遭空气中那稀薄而清灵的“玄气”,正被一丝丝地牵引、融入画作之中。使得整幅画不仅形神兼备,更孕育出一股盎然的生机与宁静的道韵。
这已非单纯的画技,而是近乎“神通”了。大哥虽不修道法,不练武功,但这长年累月沉浸于天地自然、受王府灵气(尤其是李之源修炼时无形中散逸的气息)浸润的心境,竟让他走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
“好画。” 李之源忍不住轻声赞叹。
李之闲闻声,手腕一顿,最后一笔点下,这才回过头,见到是弟弟,脸上露出温煦的笑容:“之源?何时回来的?也不提前说一声。”
“刚到家,听说大哥在此作画,便过来瞧瞧。” 李之源走进水榭,目光依旧停留在画上,啧啧称奇,“大哥,你这画……了不得啊。我瞧着,这溪水都快流出来了,柳枝也要摆到人脸上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