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上:异界地产新风潮
时已入冬,长安城飘起了细碎的雪花,将朱墙碧瓦染上一层素白。然而,皇城东南角的紫宸殿内,却因一场关乎帝国未来气运的争执,气氛灼热得仿佛盛夏。
“……陛下!此例不可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些异界节点,既在玄唐境内发现,自当尽归国有,由朝廷统一调配开发,岂能如商贾贩货般拍卖于私人?此非但与祖制不合,更恐养成豪强,尾大不掉,重蹈前朝藩镇割据之覆辙啊!”
发言的是御史大夫周文正,一位须发皆白、面容古板的老臣,此刻他正激动得满脸通红,手持玉笏,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他身后,寥寥几位清流官员微微颔首,面露忧色。
端坐龙椅之上的皇帝李琰,面色平静,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上冰冷的龙首,目光却投向站在丹陛之下,一副惫懒模样的李之源。
“富昌王,周爱卿所言,你如何看?”李琰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李之源今日穿着一身簇新的紫色亲王常服,更衬得面如冠玉。他仿佛刚被从暖梦中唤醒,揉了揉并不存在的睡眼,打了个哈欠,这才慢悠悠地出列。
“周老大人忧国忧民,拳拳之心,侄儿佩服。”他先轻飘飘捧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不过,老大人所言,侄儿却不敢全然苟同。”
他踱了一步,环视殿内众臣,脸上带着他那标志性的、让人恨得牙痒痒又摸不透底牌的笑容。
“祖制?祖制可没说过天上会掉下几百个洞天福地来。此乃千古未有之变局,若事事拘泥祖制,岂不是刻舟求剑,坐失良机?”
“至于藩镇割据之虑……”李之源轻笑一声,“老大人多虑了。如今非比从前,驿站通道在我之手,观测信息由我掌控,朝廷大军枕戈待旦,更有《皇产敕令》明示所有权。那些拍得开发权的,不过是替朝廷打工的伙计,他们挖出的矿,种出的药,最终流向、价格几何,不还得看朝廷的脸色?他们赚得越多,朝廷抽的税,收的过路费,不就越多?这叫……嗯,玉龙那小子怎么说来着?对,叫‘借鸡生蛋’,朝廷稳坐钓鱼台,何乐而不为?”
周文正气得胡子直抖:“荒谬!与民争利,非仁君所为!更何况,此例一开,财富尽归豪商巨贾,朝廷威严何在?”
“与民争利?”李之源仿佛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老大人,这利,原本就是无主之物,是天地赐予玄唐的机缘。朝廷不取,难道任由那些江湖草莽、隐秘宗门私下瓜分,肥了私人,瘦了国库?届时,他们凭借异界资源坐大,才是真正动摇国本!如今朝廷立下规矩,光明正大拍卖,价高者得,所得充盈国库,用以养军、惠民、巩固边防,这才是真正的‘取之于天,用之于民’!”
他顿了顿,看向龙椅上的李琰,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伯父,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总不能看着金山银山在眼前,却因为怕这怕那,让别人把宝贝都搬空了吧?到时候,咱们爷俩难道对着空箱子干瞪眼?”
这话说得混不吝,却恰好戳中了李琰的心事。作为帝王,他何尝不知这是巨大的机遇,但同样忌惮其中的风险与利益分配难题。李之源这番“朝廷掌控渠道,民间出力开发,利益共享”的思路,确实是一条既能快速攫取利益,又能维持大局稳定的可行之路。关键是,这利益,朝廷(尤其是内帑)能分到多少?
李琰沉吟片刻,挥了挥手:“周爱卿且稍安勿躁。之源,依你之见,这拍卖所得,以及后续税赋,该如何分配,方能既体现朝廷威严,又不失激励之效?”
这才是核心问题。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之源身上。
李之源似乎早就等着这一刻,他清了清嗓子,从袖中掏出一份早已备好的奏折,却没有立刻呈上,而是侃侃而谈:
“伯父明鉴。此事看似是拍卖,实则牵涉勘探、管理、防卫、运营等诸多环节,耗费巨大。侄儿以为,利益分配,需按劳取酬,兼顾各方。”
“首先,拍卖总所得,侄儿建议,五成直接入库,充盈国库。此乃国家之利,用于军国大事,无人可置喙。”
听到五成归国库,周文正等人的脸色稍霁。这个比例,显示了朝廷的主导地位。
“其次,”李之源继续道,“三成,需划归万界观测司及风行体系。”
这话一出,几位大臣眉头又皱了起来。
李之源不慌不忙地解释:“伯父,诸位大人,勘探节点、评估风险、绘制地图、维持驿站运转、研发探查符鸟、构建通讯网络……哪一样不是吞金巨兽?若无观测司前期投入与持续技术支持,这些节点不过是镜花水月。这三成,并非侄儿中饱私囊,实乃维持这套体系运转、并持续为朝廷发掘新利益的必要成本!若无此投入,今日之拍卖,便是无源之水!”
他目光扫过众臣:“更何况,风行体系亦是朝廷重要税源,其发展壮大,于国有利。观测司更是掌控万界信息之核心,其经费充足,方能确保朝廷耳聪目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