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这个说法。他知道,离了李之源这套班底,朝廷确实玩不转这万界棋局。
“最后剩余两成,”李之源道,“当划归节点所在州府地方财政。”
“哦?为何?”李琰问道。
“伯父,节点现于地方,开发必然影响当地民生、环境,甚至可能带来未知风险。将此两成收益归于地方,一则可补偿其付出,安抚地方大族;二则可激励地方官府积极配合朝廷开发,加强管辖,而非阳奉阴违;三则,这笔钱用于地方建设、民生改善,可消弭潜在矛盾,利于稳定。此乃‘以异界之财,养本土之民’的良策。”
一番话说得条理清晰,滴水不漏,既考虑了中央权威,又照顾了技术投入和地方利益,形成了一个看似稳固的三角支撑结构。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周文正张了张嘴,还想反驳,却发现李之源已将各种可能质疑的角度都堵上了,一时间竟无从下口。
李琰靠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目光深邃。他权衡着利弊。五成国库收入,足以堵住朝中大部分清流的嘴,也能缓解近年来因边军扩充、异界探索带来的财政压力。三成归李之源,虽是割肉,但确如其所言,是维持技术优势和信息垄断的必要代价,且风行体系越强,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皇权的延伸。地方分两成,则是高明的政治手腕,能减少改革阻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套分配方案,他将牢牢抓住所有权、规则制定权和核心渠道,而将开发的具体风险和成本,转嫁给了那些竞标的“豪强”。无论下面如何风云变幻,最终的赢家,始终是坐在长安龙椅上的他。
“准奏。”
良久,皇帝李琰沉稳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便依富昌王所奏。拍卖所得,国库五成,观测司及风行三成,地方两成。后续资源税、过路费等常年收益,亦按此例分配。具体细则,由户部会同万界观测司、工部详拟章程,昭告天下。”
“陛下圣明!”李之源立刻躬身,脸上笑容灿烂。
周文正等人见状,知事已成定局,只得悻悻然一同躬身:“陛下圣明。”
李琰看着台下神色各异的臣子,以及那个笑得像只小狐狸的侄儿,心中暗道:“好小子,一番唇枪舌剑,既为朝廷谋了利,又为你自家体系争足了经费,还把地方安抚得妥妥帖帖……这份玲珑心思,这份对利益格局的精准拿捏,还真是……像极了朕年轻的时候。”
他挥了挥手:“若无事,便退朝吧。之源,你留一下。”
待众臣散去,空荡荡的大殿内只剩下叔侄二人。
李琰从龙椅上走下来,来到李之源面前,似笑非笑地看着他:“现在没外人了,跟伯父说实话,那三成里面,你自家能落下多少?”
李之源立刻叫起屈来:“伯父明鉴!那可都是要用在刀刃上的!研发新型符鸟要不要钱?维持跨界定点传讯要不要钱?勘探那些高危节点,损耗的机关、符箓要不要钱?培养那些符械师、分析师要不要钱?侄儿我可是砸锅卖铁在支撑啊,说不定还得从自家王府用度里贴补呢!”
“少在朕面前哭穷!”李琰笑骂一句,轻轻踢了他一脚(并没真用力),“你那风行商行日进斗金,当朕不知道?罢了,你能把事情办好,让朝廷得益,朕也不会亏待你。只是,切记分寸,莫要真养出无法掌控的巨鳄来。”
李之源收起玩笑神色,正容道:“伯父放心,侄儿晓得轻重。一切,都是为了玄唐江山永固。”
李琰点了点头,目光望向殿外纷飞的雪花,仿佛看到了那数百个空间节点后隐藏的无限可能。
“去吧。把这‘异界地产’的风,给朕好好吹起来。朕倒要看看,这天下豪强,能为这虚无缥缈的‘土地开发权’,疯狂到何种地步。”
李之源躬身一礼,嘴角勾起一抹尽在掌握的笑意。
“侄儿,遵旨。”
紫宸殿内那场关乎利益分配的博弈落定,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玄唐。皇帝李琰的旨意与《皇产敕令》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遍各州府,万界观测司与户部、工部联袂运作,一场前所未有的“异界地产”狂潮,在凛冬时节,于长安城轰然引爆。
第一节:风起青萍,舆潮暗涌
旨意下达后的第三天,风行体系掌控下的《长安快报》、《市井杂谈》等大小报刊,头版头条皆被同一主题占据——《机遇万年未有,财富触手可及:详解异界开发之无限前景》。文章并非干巴巴的诏令转载,而是由秦玉龙亲自操刀,组织麾下笔杆子,以极具煽动性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画卷。
“……东海‘碧波洞天’,云雾缭绕,灵泉泊泊,一尾银鳞鱼蕴含之气堪比十日苦修!……南疆‘铁木秘境’,古木参天,坚逾精钢,乃打造神兵利器之不二之选!……北原‘冰晶矿脉’,光华璀璨,于武者修炼有莫测裨益……此等宝地,以往唯有传说中可闻,而今,朝廷开恩,特许开发,价高者得!手握一纸开发权,便是握住了未来百年家族鼎盛之基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