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慈母询丹忧长子,星盘异动溯父踪(上)
李之源炼制甲子丹,为太后祖母、皇帝伯父及母亲唐王妃延寿健体,宫中府内,皆感念其孝心与神通。王府之中,因繁花临盆在即,更添了几分期待与忙碌的温馨气息。
时值初夏,午后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在王府花园的石径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之源难得清闲,正与母亲唐王妃在凉亭中叙话。亭内摆放着几样精致的点心和时令灵果,茶香袅袅。
唐王妃服用了甲子丹后,气色红润,精神矍铄,较之以往更显年轻了几分。她看着眼前气度愈发渊深、手段通神的儿子,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然而,这欣慰之中,却始终藏着一丝难以完全化开的牵挂。她的目光,不经意间便会掠过儿子,望向花园另一侧,那处独属于长子李之闲的僻静院落。
“源儿,”唐王妃放下茶盏,声音温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恳切,“你此次炼制的丹药,功效如此神奇,连太后娘娘的沉疴都能立愈,延年益寿……不知,不知对你大哥的腿……”她的话语顿了顿,似乎怕给儿子带来压力,但那份源自母亲的期盼终究是压抑不住,“可有法子?”
李之源闻言,心中轻轻一叹。他深知母亲对大哥腿疾的牵挂,数十年来从未稍减。他放下手中的玉骨折扇,神色认真地看着母亲:“娘亲,大哥的腿疾,乃先天所生,经脉闭塞,骨骼定型,非同寻常伤病。”
他略一沉吟,决定坦言相告,以免母亲怀抱不切实际的希望:“孩儿所得传承中,确有能断肢再生、重塑道基的逆天丹方,名为‘生生造化丹’。若丹成,莫说大哥的腿疾,便是更严重的损伤,亦能恢复如初。”
唐王妃眼中瞬间迸发出希望的光彩:“果真?那……”
“但是,”李之源语气转为凝重,打断了母亲即将出口的欣喜,“炼制此丹,所需主材,无一不是需特定高等世界法则滋养、动辄万年以上的神药仙草。例如‘九天息壤花’、‘混沌青莲实’、‘星辰本源髓’等等。这些神物,在此界,乃至我们目前所知的所有小千界中,皆属传说中的传说,根本无从寻觅。”
他看着母亲眼中光芒迅速黯淡下去,心中不忍,补充道:“非是孩儿不愿,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药材,即便以最高明的丹术替代、推演,也绝无可能达到‘生生造化’之境。强行炼制,无异于镜花水月,甚至可能因药性冲突而损及大哥身体。”
唐王妃沉默了片刻,脸上掠过一丝失望,但很快便掩饰过去,强笑道:“娘知道了……是娘心急了。你大哥如今潜心画道,心境开阔,有你们兄弟相互扶持,府中上下敬重,日子也算安乐。是娘……总是贪心了些。”她说着,目光又不由自主地飘向李之闲院落的方向,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酸楚。
李之源握住母亲的手,温言道:“母亲放心,大哥之事,孩儿始终记在心上。天地之大,无奇不有。未来若有机缘,能寻得一线希望,孩儿必竭尽全力,为大哥求得灵药。”
正说着,却见李之闲自己操控着轮椅,由一名小厮推着,缓缓从月洞门处行来。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显然听到了方才的部分对话。
“母亲,二弟,”李之闲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儒雅,“你们又在为我的事烦心了。不必如此。如今府中安宁,二弟成就斐然,我每日能与笔墨丹青为伴,已然知足。这双腿……习惯了,反倒让我能更静下心来,观察这天地间的细微之美。强求不得之事,便随它去吧。”
他看向李之源,眼中是全然的信任与毫无保留的支持:“二弟有通天之能,但也不必为我这陈年旧疾耗费过多心神。你的目光,当在更广阔的天地,莫要因小家之事,束缚了手脚。”
李之源看着兄长豁达的笑容,心中更是笃定,未来定要为此事留心。他笑道:“大哥言重了,自家兄弟,何分彼此。不过是与母亲闲话,探讨一二。”
母子三人又说了会儿话,主要是李之闲兴致勃勃地谈起他近日以育灵界风光为蓝本创作的新画,气氛重新变得和乐融融。
然而,这份温馨宁静,在当夜子时,被骤然打破。
李之源正在小壶天内,于离火星辰炉前温养几样新得的炼器材料,同时分神参悟《玄玑造化录》中关于水元法则的篇章,以期对即将可能面对的、与南海相关的探索有所助益。
突然——
“嗡!!!”
一股强烈至极的能量波动,毫无征兆地从他置于小壶天玉清殿静室内的某处传来!这波动并非攻击,却带着一种穿透空间、直抵灵魂的奇异韵律,充满了焦急、警示,以及一丝……微弱的共鸣!
李之源猛地睁开双眼,眸中神光暴涨!身形一闪,已消失在炼器偏殿,下一刻,直接出现在了静室内。
静室一角,一个单独设置的玉石台基上,正摆放着那块他父亲唐王李修失留下的神秘星空阵盘!他不想把他父亲的东西随身携带在储物袋里,就专门用一静室存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