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砂壹号的超空间引擎绽放出璀璨的蓝金光芒,冲破星界边缘的星云屏障,星枢基地的轮廓在舷窗外逐渐清晰。历经两年星海远航,探索舰队的每一艘星舰都带着岁月与征途的痕迹,却依旧挺拔如松——舰体上的三能共振护盾泛着柔和的光晕,舱内满载着新文明的技术图谱、能源样本与共生信物,更承载着8个新文明的期盼与信任。
当舰队缓缓驶入星枢基地的码头,早已等候在此的各文明代表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广场上的跨域共生树迎风摇曳,枝头新绽放的“星海花”泛着淡紫色光芒,与蓝晶花、星核花交相辉映,仿佛在为归航的探索者们献上最热烈的礼赞。陈老带领珠江帝景的居民捧着龙穗稻种,蓝晶族的晶澈举着闪耀的水晶信物,冰晶文明的冰凝带着冰晶花束,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星砂壹号的舰桥上,满是期待与敬意。
嬴云澈走下星舰,手中的神器与共生树的能量产生强烈共鸣,表面流转的28个文明印记(含新增8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苏璃快步上前,递上最新的联盟动态报告:“嬴队长,这两年间,联盟新增12个申请加入的文明,其中‘星涡文明’‘光脉文明’的技术与我们高度互补;共生军事学院已培养3批学员,联合舰队规模扩大至200艘;星海补给站已升级为‘星海枢纽’,新增生态培育舱与文明交流中心,成为连接已知宇宙与星海的核心节点。”
艾泽尔展开厚厚的《星海探索实录》,封面上用各文明文字镌刻着“共生无界,星海无垠”:“实录详细记录了远航途中的5颗宜居星球数据、3处大型能源矿脉坐标、8个新文明的历史文化与技术特色,已同步发送给各文明,为后续的技术融合与文明交流提供依据。现在,联盟的当务之急是启动‘共生网扩容计划’,将星海新发现的文明与资源纳入现有网络,构建覆盖已知宇宙与部分星海的‘寰宇共生网’。”
李娇炎调试着“寰宇能量适配仪”,屏幕上的能量波形图显示:“新发现的星核晶脉能量、冰晶能量、星际风能量与现有联盟能量体系的兼容性达92%,但需要在星海枢纽建立‘寰宇能量转换中心’,将不同属性的能源统一转化为共生能量,才能实现跨域传输。同时,宜居星球的生态改造需要大量人力与技术支持,建议启动‘跨文明殖民计划’,组织各文明的居民前往新星球定居,建立共生殖民地。”
“伊恩,你带领工程组联合蓝晶族、星核晶族,在星海枢纽建设寰宇能量转换中心,优先部署星核-蓝晶-冰晶三能转换模块;张鹏,负责新文明的安保对接,为各殖民地配备联合护卫队,保障定居者安全;老周,协调各文明物资,筹备殖民地所需的生态修复设备、生活物资与农耕工具;苏璃、艾泽尔,制定寰宇共生网的扩容方案,明确各文明的权利与义务;我和李娇炎留在星枢,统筹跨文明殖民计划的实施,同步推进能源转换技术的优化。”嬴云澈的指令落地时,神器突然投射出一幅覆盖寰宇的共生网蓝图,金色的能量通道将星枢基地、星海枢纽、新文明母星与宜居星球紧密连接,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共生画卷。
第一幕:寰宇能量转换中心——多能融合筑枢纽
星海枢纽的建设工地一片繁忙,蓝晶族的晶体工匠正在拼接巨型能量转换舱,晶羽指挥着机器人将蓝晶模块精准嵌入舱体:“转换舱的核心是‘多能适配矩阵’,需要将星核能量的狂暴、蓝晶能量的精准、冰晶能量的稳定完美融合,才能实现能源无损耗转换。但目前矩阵的能量接口存在兼容性问题,星核能量注入时会出现泄漏。”
卡伦带领碎星垣的星核工程师赶来,他们带来了最新研发的“星核能量缓冲器”:“缓冲器能吸收星核能量的过剩冲击力,让能量平稳注入矩阵。但需要冰晶能量作为冷却介质,防止缓冲器过热损坏。”
冰晶文明的冰凝立刻调动冰晶能量储备,将淡蓝色的冰晶能量通过管道注入缓冲器:“冰晶能量能将温度稳定在-50℃,正好满足缓冲器的冷却需求。现在可以尝试能量注入了。”
当星核能量、蓝晶能量、冰晶能量同时注入多能适配矩阵,转换舱内泛起三色交织的光芒。李娇炎盯着监测屏幕,能量转换效率从最初的75%稳步攀升,最终稳定在98%:“成功了!转换中心能将不同属性的能源统一转化为共生能量,传输损耗降低至2%以下。接下来,我们可以连接各文明的能源节点,实现寰宇范围内的能量共享。”
就在此时,转换中心的警报突然响起,屏幕上的能量波动曲线急剧震荡——星海枢纽周围出现不明能量干扰,导致转换矩阵的输出不稳定。“是星际风能量!”风旋文明的首领风啸通过通讯器报告,“星海枢纽正好位于星际风带的边缘,强烈的星际风能量干扰了矩阵的能量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