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沉默了,他看着地面上,司掌祭祀的生主仍在与弥生僵持,而四名人类已悄悄回到各自的动作中:
婆罗捡起石子,重新在地面画草木图案,这次他画得更细致,还在草芽旁画了一颗果实;
首摩则继续插木桩,偶尔抬头看向弥生,眼中少了几分敬畏,多了几分坚定——他们似乎从弥生的话中,感知到了“自主”的意义,不再轻易被生主的威严震慑。
“罢了。”梵天终于开口,声音传遍大地,“今日便依那僧人所言,让人类先学生存,祭祀之事,待他们能安稳立足后再议。
但司掌祭祀的生主,你需留在人类身边,记录他们的生存方式,若有危及三界的举动,即刻禀报。”
司掌祭祀的生主闻言,虽满心不甘,却也只能收起青铜祭勺,退到一旁,冷眼观察着人类的动作。
他手中悄悄拿出一卷空白竹简,开始记录:“创世初日,婆罗门婆罗弃祭祀学草木,首陀罗首摩弃供奉学筑棚,违《吠陀》职责,外道僧人以‘生存’为名,惑乱人心……”
弥生没有在意生主的记录,他走到人类身边,捡起一块尖锐的石子,递给刹摩:“用这个打磨木棍,一端磨尖,可用来捕猎,也可用来挖掘地下的根茎。”
随后又拿起一片娑罗树的叶子,递给吠舍:“将叶子铺在石板上,再放上果实,能隔绝潮气,让果实保存更久。”
人类似懂非懂地点头,刹摩接过石子,开始打磨木棍;
吠舍则小心翼翼地将叶子铺在石板上,重新摆放果实。
婆罗看着弥生的动作,也捡起一块石子,学着打磨另一段木棍;
首摩则在棚子旁挖了一个浅坑,将多余的干草放进去,似在模仿储存食物。
司掌草木的生主远远看着这一幕,手中的木杖顶端叶片轻轻晃动,他注意到,婆罗打磨木棍时,指尖的绿光不仅能催生草木,还能让木棍变得更坚韧;首摩挖浅坑时,地面的泥土竟变得格外松软。
这是人类魂识与“自主行动”结合后,产生的新能力,是《吠陀》中从未记载的“潜能觉醒”。
铜钵中的菩提芽轻轻晃动,第五片叶子上的人类劳作缩影,又多了“打磨木棍”“储存干草”的画面。
乳海影像里的毗湿奴身影,指尖的微光愈发明显,似在为这“潜能觉醒”注入一丝天地灵气。
弥生看着人类专注的模样,心中了然:这创世之初的每一步,都是“平等”种子生根的关键。
今日让人类学会自主生存,明日他们便会懂得自主选择;今日让他们打破种姓的隔阂协作,明日他们便会质疑种姓的天定。
虽前路仍有梵天的疑虑、生主的阻挠,但只要人类的“本心”不被压制,“众生皆可成佛”的根基,便会愈发牢固。
夕阳西下时,人类已打磨出四根尖锐的木棍,储存了半石板的果实,还在棚子旁挖了三个浅坑,分别用来存放干草、石子和木棍。
司掌祭祀的生主在竹简上又添了一行:“人类习得打磨木棍、储存食物之法,能力渐长,需警惕其脱离《吠陀》掌控……”
弥生坐在火堆旁,看着人类围着新打磨的木棍兴奋地比划,轻声诵起《大般涅盘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之性,即是我性”。
经文声融入夕阳的余晖,落在人类身上,也落在不远处冷眼旁观的司掌祭祀生主身上。
或许,这“佛性”的种子,不仅在人类心中生根,也在悄然影响着这些坚守《吠陀》的生主。
天宫之上,梵天四首看着地面渐暗的火光,以及人类依偎在一起的身影,终于不再纠结于“职责”与“本心”的冲突。
他轻轻转动念珠,心中默默承认:或许,这“外道僧人”的佛法,真的能为三界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机。
一种不依赖祭祀、不束缚种姓,只靠众生自主探索的生机。
喜欢弥生世尊:创世神都听我讲经请大家收藏:(m.38xs.com)弥生世尊:创世神都听我讲经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