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在东北平原上飞驰,窗外的高粱地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随风起伏。林建军靠在车窗上,看着这片久违的、没有硝烟的土地,心里百感交集。
从朝鲜出发到现在,已经整整七天了。这七天里,他几乎没怎么合眼,不是整理战场笔记,就是和战友们话别。赵大勇要回山东老家种地,临走时抱着他哭了半宿,说“等我种出好粮食,一定给你寄北平去”;王铁牛还要在部队待几年,负责装备交接,他拍着林建军的肩膀说“到了北平别忘了写信,让我知道你搞出了啥新名堂”。
此刻,车厢里大多是和他一样归心似箭的战士,有人在打扑克,有人在哼歌,还有人拿着家书反复摩挲。林建军从背包里拿出那个磨得发亮的笔记本,这是他在朝鲜战场上记满了维修心得的“宝贝”,里面夹着安德烈送的坦克图纸,还有赵大勇塞给他的几粒新培育的玉米种子。
“该好好算算这笔‘账’了。”林建军在心里默念,集中意念呼唤系统。
熟悉的半透明面板立刻在眼前展开,不同于以往的简洁,这次的界面格外隆重,顶部用金色字体写着“朝鲜战场历练总结”:
【宿主:林建军】
【战场时间:1951年10月—1953年10月(共计24个月)】
【核心收获统计:】
【一、签到奖励】
【1. 日常签到:58次,获得粗粮300斤、细粮80斤、现金20万元(旧币)、常用工具12套、急救包5个;】
【2. 特殊地点签到:12次(含鸭绿江边、志愿军营地、坑道、征兵办公室等),获得“军工级焊接技巧”“防刺胶鞋”“坑道结构优化方案”等关键技能/物品;】
【3. 事件签到:8次(含细菌战、停战协定签署等),获得“简易消毒配方”“装备维修经验汇编”等战略物资/资料。】
林建军的手指在虚拟面板上轻轻滑动,每一项奖励都对应着一段鲜活的记忆:在鸭绿江边领到的焊接技巧,让他第一次在低温下焊牢了坦克履带;坑道里签到获得的优化方案,让全连躲过了塌方;细菌战时的消毒配方,更是救了不少战友的命。
【二、技能掌握】
【1. 基础技能:基础格斗术(精通)、战场急救(大师级)、俄语(精通)、机械维修(军工级);】
【2. 特殊技能:察言观色(初级)、低温焊接(专精)、军械故障诊断(专家级)、防化防疫(实用级);】
【3. 知识储备:《1950年代工业基础手册》《苏联军事技术资料汇编》《战场装备维修经验集》等17本专业资料,已整合为“林建军个人知识库”,可随时调用。】
看到“战场急救(大师级)”时,林建军的眼前闪过赵大勇躺在血泊里的样子——如果不是这项技能,他可能真的要失去这个憨厚的兄弟。而“俄语精通”,则让他能轻松看懂安德烈送的坦克图纸,甚至能和苏联专家流畅讨论技术细节,这在两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三、技术蓝图与物资】
【1. 军事技术类:T-34坦克改进蓝图(初级)、122mm榴弹炮结构图、“喀秋莎”火箭炮维修手册、美军装备拆解分析报告等9份核心资料;】
【2. 工业基础类:高速钢刀具磨制参数、无缝钢管生产核心数据、高锰钢履带配方等7项工业技术;】
【3. 特殊物资:防弹护心镜(已使用,完好)、创伤愈合凝胶(剩余3支)、军工级工具套装(1套)、苏联进口特种密封圈(10个)。】
这些蓝图和资料,是他最珍视的收获。尤其是T-34的改进方案,里面关于发动机功率提升10%的参数,连苏联军工部门都未公开,这对国内正在起步的坦克研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甚至能想象,当这些资料送到第一机械工业部时,那些专家会是何等激动。
【四、军功与荣誉】
【1. 三等功2次(首次修复T-34坦克、细菌战防疫有功);】
【2. 二等功1次(空袭中保护关键零件);】
【3. 荣誉称号:“战斗模范”“战地工程师”“中苏友好技术能手”(苏联顾问团授予);】
【4. 部队评价:“技术精湛,作风顽强,在多次战斗中保障装备完好率达90%以上,为胜利作出突出贡献”(团部鉴定)。】
林建军的指尖轻轻拂过“二等功”那一行,耳边仿佛又响起了空袭时的爆炸声,后背传来被弹片擦伤的灼痛。那一次,他护住的不仅是零件箱,更是前线战友的希望——现在想来,那钻心的疼痛里,藏着沉甸甸的意义。
【五、体质与心智提升】
【1. 体质强化:通过系统微调+战场锻炼,力量、耐力、抗寒能力、环境适应力均达到“优秀士兵”标准,远超普通同龄人;】
【2. 心智成长:触发“科技报国”主线信念,解锁“坚韧”“果决”“全局观”等特质,面对危机时冷静度提升30%,技术创新思维活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