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平华村村民眼巴巴的期盼中,踩着欢快的节拍溜走。
地里的宝贝菜苗们,果然没有辜负大家的厚望,如同比赛般你追我赶地成熟起来,奏响了一曲热闹非凡的“丰收进行曲”!
第一乐章:绿叶狂想曲(第15天)
首批迎来高光时刻的,是种了千金菜、菠菜和白萝卜的人家! 第15天一到,村民们拿着小铲子、小篮子,像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小心翼翼地开始采收。
“哎呦喂!这菠菜叶子厚实的,一掐一股水!晚上烫火锅,美滴很!”
“快看俺这白萝卜!水灵灵、白胖胖,生吃都嘎嘣脆甜,一点渣都没有!炖汤?那不得香迷糊了!”
“俺家千金菜叶子晚上清炒,嫩得哟!”
当晚,整个平华村上空飘荡着各种诱人的饭菜香,勾得那些种了胡瓜、胡萝卜的人家口水直流,心里更是痒得像有小猫在挠,但眼神却无比笃定:急啥!俺家的宝贝还在后头呢!好饭不怕晚!
第二乐章:咔嚓交响乐(第20天)
终于!让全村孩子(和不少大人)望眼欲穿的胡瓜,熟了!
这一天,村里此起彼伏地响起了清脆的“咔嚓”声!种了胡瓜的人家,几乎是倾巢而出,涌入瓜地,摘下那翠绿欲滴、顶花带刺的宝贝。
老人们瘪着嘴,小口小口地嚼着,笑得满脸菊花褶:“嗯!嗯!脆生!清甜!不费牙,好咬!”
孩子们则像得胜的小将军,举着胡瓜在村里跑来跑去,故意在那群还没收获的小伙伴面前啃得咔嚓作响,惹来一片羡慕的“哇”声和追打笑闹。
当晚,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传来了欢快的“啪啪”声——那是在拍胡瓜!蒜香、醋香混合着胡瓜特有的清香,弥漫了整个村落,成了当之无愧的夜宵明星!
没种胡瓜的人家也坐不住了,赶紧薅上自家水灵灵的菠菜、嫩生生的千金菜叶,或者抱上一根大白萝卜,跑去邻居家“以物易物”。
一时间,村里邻里关系达到了空前的和谐融洽,到处洋溢着“换吗?”“换!”的友好对话。
插曲:冯小芹的算盘与刘小山的智慧
冯小芹看着自家地里那水灵灵的胡瓜,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这么多!这么水灵!镇上肯定卖得上大价钱!得赶紧送一筐回娘家,让他们好好瞧瞧我的本事!这回总该留我吃顿饭了吧?(是的,这些年每次回娘家,爹娘让她放下带回去的东西,坐一会儿就让她往回赶,说晚了路不好走。)
她兴奋地跟刘小山说着计划。刘小山现在可是越来越机灵了,他搂着媳妇的肩膀,笑着说:“媳妇儿,你这瓜种得真是没话说,岳父岳母见了肯定吓一跳!不过嘛……”
他话锋一转,“他们要是问你这瓜种哪来的?咋种的?要是开口跟你要种子,你咋办?咱村的规矩可是铁打的,里正亲叔叔都讨不了好,咱可不敢犯。”
冯小芹一听,兴奋劲凉了半截。 刘小山继续道:“我看这样,咱明天去找里正或者文石哥问问,他们门路广,肯定知道这稀罕胡瓜卖去哪儿最值钱。咱得了钱,给岳母扯块好布,割条肥肉送回去,不比送几个瓜实在?他们准保更高兴!”
冯小芹眼睛一亮,觉得丈夫说得太有道理了!心里那点因为不能直接显摆而产生的别扭,立刻被“卖钱、买布、买肉”的美好前景给取代了。
她越发觉得,分家之后,丈夫不仅更体贴,脑子也活络多了!这家还是分对了!
第三乐章:乡愁圆舞曲(第30天)
对于村里的林氏老族人来说,这一天意义非凡——大白菜,熟了!
许多老人颤抖着手抚摸着那结实、饱满、足足有十几斤重的大白菜,眼眶都湿润了:“是咱老家的味道……不,是比老家还好的味道!祖宗保佑,咱在这苹花村,终于又能过上个肥年了!”
当晚,醋溜白菜、白菜炖豆腐成了每家林氏族人饭桌上最受欢迎的菜,吃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愁与慰藉。
第四乐章:甜蜜变奏曲(第35天)
胡萝卜的收获,则在村里掀起了另一股热潮!
那橙红鲜亮的颜色,看着就喜庆!孩子们人手一根,擦吧擦吧就当水果啃,小嘴巴吃得橙黄,甜得眯起了眼。
大人们则一边收萝卜,一边不忘凡尔赛:“哎,听说州府的大户人家都难得吃上这稀罕物呢!李老哥(货郎)说的!”
而孩子们的目光,早已死死盯上了那茂盛的胡萝卜缨子,小眼神跟兔子似的发着光——捉兔神器到位!平华村周边山林的野兔们,恐怕要迎来一场“浩劫”了!
第五乐章:黄金终曲(第45天)
最后压轴登场的,是种大豆的人家。他们是最沉得住气的,看着别人家热闹,自己只管耐心伺候。
当豆荚变得饱满金黄,一把把“金豆子”被收获回家时,所有的等待都值了! “值!太值了!这都是未来的油、未来的酱、未来的豆腐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